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蘭嶼核廢幅射外洩 台電:核廢非主因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中研院地球科研所扈治安教授受台電委託,對蘭嶼全島作生態調查,報告顯示核廢貯存場外圍已測到鈷-60及銫-137(Cs-137)。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張武修30日指出,10年前他在蘭嶼北部就測到芋頭有銫-137,數值很高,但台電則回應,自從車諾比核外洩後,各地多少都有銫-137汙染,台電核廢料並非主因。

張武修出席立委田秋堇立法院記者會時嚴肅指出,台電蘭嶼土壤、岸砂、芋頭異常,近3年特別嚴重,而且海洋學者也認為,排放到外海的銫-137,會洋流再回到蘭嶼。與會的蘭嶼達悟同鄉會希婻‧瑪飛洑語氣嚴厲指出:「蘭嶼一度『核電』也没用過,卻要承受萬年的核廢汙染」,要求政府要公開資訊,停止核能政策。」

據維基百科記載,「Cs-137 半衰期約30.17年,就長遠來看,它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 …以銫-137的分解速度,必須100年才能降低至過去1%的水平。」但台電對扈治安在蘭嶼8處底泥、岸砂測到銫-137的32.9貝克/公斤的劑量,卻表示「數值不算高」,而台電較擔心的鈷-60,扈治安測到6.5貝克/公斤,台電卻解釋,這些都很微量,人體會經由代謝排出體外。

瑪飛洑指控台電綁架學術良心,不讓扈治安公開調查報告。台電反駁,每季採水、植物等樣態的調查都會上網公布,台電表示,最終場址決定後,即會將蘭嶼的廢料全數轉移,目前核廠的廢料都貯存各廠中,因技術的進步,廢料產生較少,每年核一、核三約100桶,每桶5.5加崙,核二量較大。

核電無論燃料棒、核廢料都需經階段式密封貯存,消散其幅射物質,每一階段所需時間也相當長,不能保證「決不外洩」,瑪飛洑激動表示,30年來蘭嶼最不願聽到的訊息,還是逃不過,蘭嶼没有像台大先進的醫療院所,資訊落後,台電必需誠實面對蘭嶼,她堅決反對核電政策!◇

(責任編輯:趙菱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