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廳擬開闢教學新模式

中小學按能力不按年齡分班 強調個性化學習 批評性思維的高質量教學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2月31日訊】 (大紀元記者陳怡然溫哥華報導】)自去年10月卑省教育廳在網上召開「21世紀學校教育模式重新定位」公眾諮詢以來,一個打破年齡分班、依據能力分班的新建議受到省教育廳的關注。這個思路希望消除標準化測試,並增加學生成績單次數。
  
教育廳將其描述為教育史上首次重大設想,正在進一步廣泛徵詢意見。這個設想源自於去年十月,省教育廳長卜佐治(George Abbott)宣布省府的一個教育復興計畫,包括強調個性化學習、批評性思維和高質量教學的目標。
  
在落實政策之前,他希望徵詢教育家、家長、學生和相關人士的意見。為鼓勵討論, 教育廳在新創建的網站www.bcedplan.ca上列舉了一些問題,邀請民眾就學生需要哪些改變和學校、教師、父母如何讓其實現等發表意見。歷經14 個月,省府共收到超過1000份意見,話題廣泛,涉及希望增設教育資金、減少班級人數、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但也不乏對教育廳和卑詩教聯(B.C. Teachers Federation ,BCTF)關係緊張的抱怨。
  
但很多家長質問教育廳能否在21世紀更換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來解決爭議了十年之久的班級人數和作業問題,亦可為同教聯長期爭執不下的僵局開闢新思路。雖然一個教師在一份匿名意見書中批評教育廳並無採納民意的誠意,但多數人對教育廳徵詢民意的做法表示歡迎。
  
上週教育廳公布了民眾意見的反饋梗概,包括:在不忽略核心競爭力,包括拼寫、語法、數學和原理的前提下,開闢一種強調創造力、數字素養、溝通和寫作能力的新教育模式;開設人數少且更高級的課程,給學生更多時間發掘興趣和激情;重新定義學校組成,包括按能力分班,取代按年齡分班;確定父母獲得更多頻率的學生成績單。
  
教育廳網站版主在留言中提到,綜上所述,父母期望同孩子有更清晰、更開放的交流,顯然個性化教育已成為備受提倡的新教育模式,同時雙向對話就顯得尤其重要。
  
但素里的教師兼三角洲教育局委員的Simon Truelove,在留言中提醒並非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或者能夠適應個性化教育,因為學生其實很難知道什麼是對他們最好的,而成功往往依賴於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判斷,因此她希望民眾在提倡個性化教育的同時,也不要走極端。
  
就教師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個性化教育,BCEEA總裁Mano Sandhu認為,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學校應該設定一個從簡單至複雜的教學計畫,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進度學習,老師定期給學生做成績評估。
  
列治文華人家長協會黃秀玲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將傳統的按年齡分班和個性化培養的方式相結合,更為合理。她介紹,目前學校中已開設各種興趣班、藝術班、體育班等,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的同時,亦可發揮興趣和特長,而且學校現在已經開始施行在同年級中根據學生興趣分班的做法。
  
若拋開年齡分班的因素,設想在一個班級中,同學間年齡差別過大,勢必會發生校園欺凌現象,因為年長的學生在年幼的學生面前,往往會顯得強勢。而在她接收到的家長反饋中,家長多不希望孩子同其他年齡的學生分在一個班級。◇

責任編輯:魏思明

相關新聞
安省小學擁擠 或實施教學新模式
科學實驗致小學生半失明 家長入稟法院索賠
西安大略大學撤銷學生疫苗加強針強制令
學校應否強制戴口罩 萊切:尊重家長選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