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地後悔24年前大逮捕行動

標籤: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孫天美吉隆坡10日專電)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地在美國記者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提及,1987年在「茅草行動」中逮捕逾百名異見人士,責任應歸咎於警方,事實上他對這場大逮捕是相當憤怒的。

美國資深記者湯姆普雷特(Tom Plate)在近期將推出的「與馬哈地對話」(Doctor M: OperationMalaysia — coversations with Mahathir Mohamad)中寫道,馬哈地說他在「茅草行動」前,曾會見所有反對黨成員,並承諾不會逮捕他們,但警方卻堅持必須逮捕,以平息社會的騷動,警方的決定讓馬哈地覺得自己信譽掃地。

時任總理和內政部長的馬哈地指出,他當時只是一個給予一般指示的人,因此他必須接受處於基層作出決定的人(警方)。

他也在普雷特的追問下,表示自己和每個人必須學習和擁有槍枝的人相處,而且在某個程度上,大家都是他們的人質。

馬哈地並在訪談中,對於這場自1969年5月13日種族暴動以來,最大規模的逮捕行動感到後悔。

他指出,其實他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既然警方認為逮捕行動是必要的,他只好認同。

前總警長哈尼夫(Mohammed Hanif Omar)力挺馬哈地這番說辭,他指出,馬哈地在聽取警方要進行大逮捕的匯報後曾表示反對。

不過哈尼夫指出,當時的社會氛圍導致警方必須採取這項行動,完全與政治無關。

茅草行動起因於馬國政府委派不懂華文的教師,到數間華人小學擔任行政高職,因而引起包括執政黨聯盟在內的華人政黨、華人團體等嚴厲抗議。

與此同時,時任巫統青年團長的納吉(Najib TunRazak)卻也強力反擊,並於吉隆坡市中心召開大集會,表達對華人社會的不滿。

稍後1名馬來士兵在吉隆坡街頭誤射1名馬來人和2名華人,種族間的緊張氣氛升高,馬哈地政府遂在1987年10月27日起,以種族關係緊張為由,宣布逮捕異議人士,並對曾詳盡報導「茅草行動」的華文報「星洲日報」、馬來文報「祖國報」和英文報「星報」,吊銷出版准證。

相關新聞
馬來西亞執政聯盟贏得關鍵補選
馬來西亞洪水致3人死亡  數千人逃離家園
台客遊馬來西亞 將可免簽
來自馬來西亞的神韻迷:真是百看不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