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理財 需避免5種易犯錯誤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0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芳多倫多編譯報導)理財知識不會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學習。個人理財知識不像算術和體育,可以在學校學習。教孩子理財是家長的責任,但是,又很容易出錯。以下是五種易犯的、可能阻礙孩子理財發展的錯誤。

閉口不提理財

許多基金會調查孩子為什麼會失足,比如早孕、吸毒、酗酒和其他青少年問題,調查發現,孩子們犯這些錯的原因在於,缺乏與家長的交流,由此開展了「如果你不教你的孩子,誰教孩子?」的活動。

缺少理財知識,似乎不如告訴孩子什麼是毒癮那樣嚴肅,但從長遠講,後果也很嚴重。閉口不談理財,會讓孩子覺得金錢要麼是不重要,要麼是讓人害怕,因此才從不提及。這對孩子長大後,面對實際財務情況毫無幫助。

如果家長不想教孩子理財,那麼學校和媒體等主要信息來源也不會教孩子。如果想引導孩子自己理財,可以與孩子一起看電視,直接向他們指出,電視或廣告上表現一些關於個人理財的形象有問題。

報喜不報憂

僅次於閉口不提錢財問題,報喜不報憂也是錯誤。個人財務狀況,同整個世界一樣,也是有喜有憂的,不像迪斯尼電影,小貓小鳥總是快樂地唱歌,這個世界也充滿了問題。

對於財務問題:晚交了賬單、股票沒有升值、糟糕的決定等等,最好是鼓勵全家人一起解決,這樣比自己扛著少了很多壓力。報喜不報憂會讓孩子覺得解決財務問題是件麻煩事。解決問題當然有難度,但是只要努力想辦法,總會有解決方案。

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故事是個在投資方面最好例子之一。由於格雷厄姆家庭的財務失誤,他才擠身於股票和基金行業。格雷厄姆守寡的母親曾把他家絕大部分的積蓄投於最高峰時的美國鋼鐵股票。他繪出下滑的股票曲線,那便是他家所謂的「財富」。沒有操作好股票,加上其家庭的困境,格雷厄姆在他性格成形期都在與貧困搏鬥。這段經歷讓格雷厄姆轉變了通常的長線買藍籌股的作法,最終引導他進行有價股投資,並把他的投資理念寫入《智慧投資》。

隨意給錢

「錢不是樹上長的。」人們在別人向自己要錢時總是這樣說。的確,錢是工作掙來的。但是,家長們在給孩子錢時,不管是以零用錢或作為禮物的方式時,卻言行不一。

想給孩子錢,想讓孩子們高興,有個歡樂童年而不被拒絕,這是天性,問題是隨意給錢 ,對家庭有害,因為家庭與世界一樣,也有經濟問題。通過讓孩子做點家務,然後再給零用錢,這種方式最好,可以教育孩子傳統的掙錢方式。只要形式妥當,現金小禮物也行,關鍵是要交流溝通。

言行一致的最簡單方法是立規矩,諸如寫下,「只有做了額外家務,比如打掃了房間,才給零用錢。」或是「任何東西購買前,必須先講好才進商店。只在商店裡告訴我的,我不給買。」

家長可以坐下來與孩子討論制定規矩,然後讓孩子們必須適應這些規矩。

等孩子長大

家長喜歡基金投資,並不說明其孩子在與做生意之間會選擇基金投資。家長不一定要是個投資權威,孩子最終會以自己的方式找到投資信息。家長的任務是發現孩子的投資興趣,並鼓勵孩子向正確方向發展。

不言傳身教

教孩子積極的財務經驗當然值得肯定,但是當家長自己的理財習慣不好時,就失去了意義。在經濟上幫助孩子的最好方法是幫助自己,修整自己的理財缺陷,讓家長自己處於良好的經濟狀態,這是給孩子最好的財政課,而且會使家長在孩子面前更具權威,因為家長是在實踐自己的理論。

總之,家長責任重大,是唯一幫助孩子理財的老師。多與孩子交流溝通,會讓孩子們更容易養成好習慣,以及聽從家長的建議。在讓孩子回歸家庭的時代,看見孩子成長為一位經濟上獨立的大人,是道義上,也是經濟上的勝利。(資料來源:環球郵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誰說12歲的青少年不會理財?這群HipHop世代的小朋友,個個可是精打細算得很,昨日一張結合青少年理財與圖書購物優惠的信用卡-「HipHop嬉哈卡」,便在西門町吸引家長與小孩的熱烈申辦。
  • (大紀元記者林真編譯報導) 似乎人人都同意應該要教孩子處理財務的相關知識,但問題是,很少人覺得自己具備足夠的知識來勝任這個工作,此外,在要如何教的方面,也頗有爭議。
  • 小朋友過年最期待的莫過於領紅包,而紅包的處理到底是由家長代管,還是幫小孩設立帳戶比較好呢?理財專家建議,聰明的家長應該讓孩子參與壓歲錢的規劃,這樣做有助於從小建立理財觀念。
  • RRSP的季節剛剛過去,很多家長們又要著手準備孩子的RESP- 註冊教育基金了。在本期的「加國理財」 專欄裏,我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RESP。
  • 隨著人們越來越擔心低迷的經濟,許多家長開始尋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對花錢和理財有所瞭解。因應此需要,11月15日(週六)上午10時至下午3時,Capital One 銀行於紐約市四大區(曼哈頓﹑皇后﹑布碌崙﹑布朗士)五個分行分別舉行「帶孩子到銀行日」免費親子活動,給5至12歲的孩子介紹關於管理錢財的基本常識。
  • 台灣國中生要開始學投資理財了,教育部和金管會攜手合作,主動編纂「個人理財」國中篇、高中篇教材,並預計在今年完成國小篇教材,未來融入課程教學,舉凡記帳和儲蓄的習慣、如何不陷入消費陷阱、妥善做好金錢規畫、甚至認識各種投資工具、建立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等金融理財知識都融入教學。
  • 台教育部已明定自民國100年起中小學實施理財教育,根據遠見雜誌的最新調查,雖有近6成家長贊成將金融知識納入基測考題,但多數家長仍不敢讓孩子練習理財。
  •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22日專電)美國嘉信投資公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平常在家裏較常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會比較有理財概念,非常了解自己的財務責任。
  • 非營利性機構Jump$tart Coalition for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針對12年級學生進行的個人理財基礎知識測試表明,僅有十分之一的孩子在回答有關個人理財的問題表現令人滿意。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平衡 一個支票帳簿,近一半的孩子沒有通過個人理財基礎知識測試。
  • 【大紀元2010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陸聖石多倫多綜合報導)無論正確與否,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理財觀,有的孩子接受存錢理念,因為將來可以買更好的東西。用信用卡付錢時,有的孩子簡單的理解成只要簽字就好。專家們認為,父母可以籍此聖誕購物之際,教授孩子們理財之道,以及行善的道理。 據加通社報導,儅11歲的美雅被告知,如果今年聖誕要買玩具,需要打工攢錢時,她很驚異。她睜大眼睛問媽媽﹕「真的﹖真的要這樣做嗎﹖」而 美雅8歲的弟弟本尼因為好吃零食,沒有資格得到零用錢。他如果要買聖誕玩具,就必須幫助做家務賺取零錢。最後本尼認為自己可以幫助打掃廚房木板地,便同意了。 很多父母覺得與其讓孩子們通過勞動賺取零花錢購買聖誕禮物,還不如乾脆直接給錢來得簡單和爽快。但專家們認為,這方法教育方法缺乏長久效果。 《今日父母(Today's Parents)》主編馬丁(Sandra Martin)表示﹕這種方法不可能令孩子們了解聖誕的意義,也無法教會他們如何合理使用金錢。這種方法只會讓孩子們覺得,想要買玩具,找父母就可以了。「孩子們需要在他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購買禮物。」馬丁說。 馬丁說,如果孩子們還沒有到拿零用錢的年紀,或者沒有存錢罐,可以告訴他/她﹕「今年可以為姊姊準備什麼?為奶奶準備什麼禮物﹖」這樣,孩子們便有機會明白應該不失不得,而且這種方法也可表現出對長輩的尊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