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士對中共指稱艾未未經濟犯罪的反應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10日訊】異議人士、也是國際知名藝術家的艾未未4月3日從北京取道香港去台灣時被中共當局扣押,至今音訊全無。事發後,美、英、法、德、歐盟等發出強烈譴責,要求立即放人。在歐洲,尤其是德國,幾乎所有最重要的電視和報紙都報導了有關艾的新聞和專題節目。4月7日,中共當局首次證實,藝術家艾未未因「涉嫌經濟犯罪」正在接受調查。德國媒體《德國之聲》就此事採訪了法界人士並報導了網路上知名人士對此事的反應。

艾未未失蹤後 中共的官方反應

在艾未未失蹤後,4月6日,中國官媒《人民日報》麾下的《環球時報》發表社論《法律不會為特立獨行者彎曲》,指艾未未是個「特立獨行者」,其所為有可能觸及法律紅線,但中國當局將不會顧忌其他國家就此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譴責;4月7日凌晨,中國另一官媒新華網上發出簡短英文消息,指艾未未涉嫌經濟犯罪,隨後新華社又快速將消息刪除。

4月7日中共外交部例行記者發佈會,據現場參加的記者介紹,參與者比以往增加很多,甚至有記者開玩笑的說,大家都是沖著「經濟犯罪」來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艾未未涉嫌經濟犯罪,公安機關正在調查,「中國是法治國家」,「其他國家無權干涉艾未未的個案」,並稱此事與人權及言論自由沒有關係。關於艾未未被扣押的具體情況,他拒絕再回答,要求記者自行向中國相關部門查詢。

法律系主任傅華伶:說是經濟犯罪,可信度不大

就外交部此番言論,《德國之聲》首先採訪了香港中文大學法律系主任傅華伶,他對此作出解讀:關於經濟犯罪,可能是和特指國家工作人員的犯罪不同,應該是廣泛的意思,也許會指偷稅漏稅、也許指詐騙盜竊等;但這裡面會有一個大的問題,那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指艾未未經濟犯罪本身是否可信的問題。這兩個月以來,有很多人失蹤、被拘留、被監控,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很強的政治背景,艾未未一事也是這個背景中的一個重要部份,這個時候說是經濟犯罪,可信度不大。

同時,傅華伶指中國政府在近期抓捕多人的一系列行動中,並沒有履行法律程序,任意拘捕和羈押且不提供任何法律理由。

香港民主黨副主席蔡耀昌:套用「經濟犯罪」罪名對艾進行政治打壓和迫害

具有法律專業背景的香港民主黨副主席蔡耀昌向《德國之聲》的記者分析,為甚麼中國當局在抓捕艾未未近五天之後,突然給出「經濟犯罪」罪名:「從事情的發展來看,這應該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隨意套用一個『經濟犯罪』,其實對艾未未進行政治打壓和迫害。但中國當局不直接利用政治罪名對他進行扣查,也是基於西方國家給予中國政府的壓力,中國政府在艾未未失蹤幾天之後,必須得出來交待。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們對有廣泛影響力的艾未未也不敢把『煽動顛覆政權』這樣的罪名壓在他頭上,但總得找個藉口,所以就說涉嫌經濟犯罪,希望藉著這個罪名淡化他們對艾未未的迫害。」

蔡耀昌並指外交部稱「中國是法制國家,一貫按法律辦事」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他指出,艾未未失蹤幾天後,才肯定被公安帶走。但按照中國 《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應該在24小時之內通知其家人被警方拘留的事實、在甚麼地方、犯甚麼罪,但迄今為止,艾未未的家人依然沒有得到通知。另外「經濟犯罪」是一個很概括的概念,在《刑法》中也沒有一個罪名是「經濟犯罪」。

維權律師潘嘉偉:法制國家怎可能通過官方媒體來定性個人的法律罪名?

香港的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執行秘書潘嘉偉對《德國之聲》表示,「我們感到非常莫名其妙,艾未未被帶走這麼長的時間,他的家人未收到任何法律的通知,居然突然之間中國官方媒體開始做動作,把艾未未說成罪犯,對他進行中傷,一個法制國家怎麼可能通過官方媒體來定性一個人的法律罪名?這表明中國政府太心虛了,因為事先沒有找到理由把艾未未帶走,所以嘗試羅織罪名,但是國際社會是不會因為這麼牽強的說法而結束對這個事件的關注。」潘嘉偉再次譴責中國當局幾近瘋狂,在艾未未一事上再次違反自己所制定的法律。

網路封殺與知名評論人的反應

從4月3日艾未未在北京機場被安檢人員攔下帶走失蹤起,中共當局嚴禁媒體和網絡上出現關於艾未未的信息。在中國門戶網站的微博上「艾未未」成為嚴禁的「敏感詞」。《環球時報》社論《法律不會為特立獨行者彎曲》發表後,「特立獨行」、「法律彎曲」立即成為新晉流行詞,快速更新另一流行語,即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就外國駐中國記者挨打一事所作發言「法律不是擋箭牌」。

多位中國知名評論人在網上發表了他們對此事的看法。

評論人莫之許認為:「《環球》論調純法西斯化,民族崛起至上,若少數人特立獨行,就要付出代價,即使法律也幫不了他。」

自由撰稿人宋石男說:「擋箭牌還可以說是中性偏貶義的詞,特立獨行在我的理解中是絕對的褒義詞。詞典裡解釋是『普遍形容人的志行高潔,不 同流俗。』特立獨行對應的是俯首帖耳。《環球時報》今日社評將特立獨行拉出來鞭撻,是暗示在這個殘酷的時代,惟有俯首帖耳才能成為擋箭牌嗎?」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也在其新浪微博上留言表示:「中國法律設定一些限制和紅線同樣很正常,中國對西方的抵制是必須的。」《時代週報》前評論部主任彭曉芸就胡錫進言論進行回應:「法律的紅線是隨時根據需要設定的嗎?而不是以憲法為綱嗎?」

荷蘭的網絡工程師兼時政評論人立里,他認為《環球時報》的社論是羅織罪名的表現:「誠如網友所說,《環球時報》為他的主子中國當局,炮製出一個「特立獨行罪」。

更有網友以戲謔的方式稱「《環球時報》意思是,艾未未肯定犯罪了,我們先把他抓起來,罪名我們正在找。給我們點時間,我們一定能找到。這正如艾未未拍攝的記錄片《老媽蹄花》中劉曉原律師所說『找法制人』,在中國的皇朝歷史上叫羅織罪名。更為可笑的是,環球時報這個社論連艾未未的嫌疑罪名都沒有找出,但先要對艾未未作出醜化。」

艾未未其人其言

艾未未出生於1957年6月,詩人艾青之子,母親高瑛女士。

浦志強:楊佳案他(艾未未)呼籲公正,川震人禍他推動調查,老譚入獄他作證遭襲,艷萍被抓他回馬槍搭救,藝術家遭拆他衝上長街,膠州路大火他走訪真相,錢雲會慘死他直面媒體人。這世道有他沒啥不同,沒他卻大大不同。趕明兒他出來,我還得面對這胖臉,所以我無法沉默。

冉雲飛形容艾未未是「有種、有趣、有料、有心」。川震後艾未未頂著「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指控,完成了對遇難學生的調查報告。艾未未是持續關注楊佳案最久的人。艾未未欲為譚作人出庭做證被警察打成腦積血差點生命不保。艾未未還製作了記錄片《老媽蹄花》、《馮正虎回國》、《花臉巴兒》等揭露中共的記錄片。用冉雲飛的話說,艾未未「對公平和正義有一種常人所沒有的、老虎一般的饑餓感」。

高瑛:我對我的兒子瞭解得很多,我太清楚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了。我覺得他就是為老百姓說話的,為一些不公平 的事情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擔心他的個性,他是不認輸的,他要是覺得他做對了,讓他低頭是不可能的,否則他也不會這麼勇敢的一次一次的抗爭,我有時候真是替他捏把汗,他說:「生命的價值是甚麼啊,媽媽你應該知道啊,就是應該幹點好事嘛,如果大家都不發出點東西來,像腐敗就會越來越厲害,像上海的大樓,(指上海11.15大火事件中的上海膠州路教師公寓)如果你不做,還會出現,如果大家都是這樣子看見了卻不說,明哲保身,那麼這個國家和社會還怎麼向前走?」

我給兒子電話,兒子說媽媽你不要為我擔心,我不會作對不住人民的事情的,不要害怕。

高瑛對艾未未說:兒子呀,你不讓媽媽擔心才好呀。

艾未未笑著對媽媽說:「媽媽,這是自私的想法呀。我是你的兒子,我還是人民的兒子呀。並說:我根本不怕它們。有甚麼可怕的呢?為了公正平等,多少革命先烈為了這理想拋頭顱灑熱血,我的父親蹲過國民黨的監獄,他被流放過;還有多少孩子,幾千孩子死了,他們是無辜的,誰為他們說話?哪這麼簡單?我個人算甚麼 呢?我怕甚麼?他們最怕的就是你不怕他! 」

高瑛感歎著:「我的這個兒子多麼愛國呀,他本來可以有很好的生活的,他就是為了愛這個國家才這樣做的呀,為甚麼誤會這麼深啊!」

艾未未說:「媽媽,不對,這不是誤解,這是正解!他們很明白。你說是誤解還把他們看成正義的一方。雙方都看得清楚,根本原因是利益問題。這三十年來,他們把國家的大部財富掠奪了,成了權貴集團。雙方都清楚,沒有誤解的。沒有利益不會這樣的。 」

艾未未說:「政府所有的信息應當公開。今天還要進行公民啟蒙,這要做好多準備工作,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關係到地球上有六分之一的人的生存狀態。我就是明確地說,這種極權必須結束。我們看看六十年前,共產黨向全國人民的承諾,我說,是誰背叛了當年的承諾?當年罵一黨獨裁者,提出了要實現民主自由, 提出軍隊國家化,不能成一家的武裝。哪一篇文章,你們今天敢於再讀一下? 」

艾未未說:「我的觀點明確,極權制度必須結束。一要承認你的罪惡,二要結束你的政權,沒有商量的。我這樣做是被逼的。我本來是可以在國際上有話語權的。但看到中國的現實,我必須這樣做。」

相關新聞
【網聞】視頻:墨鏡哥聲援艾未未!给力!
艾未未被指涉經濟罪受查?歐盟召開緊急會議
吳葆璋:逮捕艾未未 凸顯中共末日恐懼
艾未未母不信「經濟犯罪」說法 願捨命救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