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之後 美國將推出艾未未記錄片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4月18日,美國媒體報導說,曼哈頓電影製片人艾莉森.克萊曼(Alison Klayman),將在數週內把她花費兩年時間製作的記錄片「艾未未:決不後悔(Ai Weiwei: Never Sorry)」在全球放映,以期能對營救艾未未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4月3日艾未未在北京機場被帶走時,現年26歲、首次當製片人的克萊曼,為這名維權人士拍攝的記錄片特輯已接近完成。最近幾週來,她開始一直焦急地關注事態的發展,但後來她意識到,艾未未的命運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儘快完成這部影片具有了特別的意義。

影片記錄艾過去兩年多的藝術創作及社會維權事項,包括四川大地震遇難學生名單調查、為四川作家譚作人作證而被公安毆打等,電影資料片段長達200多個小時。雖然機會渺茫,但克萊曼希望影片能在中國上映,讓人們更深入地認識艾。

克萊曼和艾未未同在一起的時間裏,她不僅為他拍記錄片,同時也成為他的理想的追隨者。艾未未除了攝影作品、建築設計、繪畫和雕塑聞名世界外,亦以直言不諱評論中國和堅定的人權立場見稱。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歐盟先後呼籲中國當局釋放艾未未。另外,包括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現代美術館、和布碌崙博物館等多位館長已簽署請願書,為他辯護。據悉,影片製作費少於50萬美元(390萬港元),部份資金來自長期欣賞艾未未創作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主席Agnes Gund。

艾未未出事後,她在影片增加介紹艾現時處境的部份,部份鏡頭是艾此前親身解說「他所面臨的危險及風險」的片段,「這些話現在看來,尤其有先見之明」。不過,剪輯的同時,她希望該部紀錄片是一部真正關於艾的影片,講述他被拘前兩年來的一切,避免過份側重於艾最近的遭遇。影片預計將於數週後完成,暫時未確定經銷商,但她說,目前已有數間公司表示有興趣發行。

長期在北京工作的克萊曼,中文名陳愛麗,2006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歷史系,其後為獨立媒體人及記錄片製作人,經常為美國之音、加拿大廣播公司等多家媒體拍攝及撰寫專題報導,2007年曾獲美聯社學院報告獎。2009年北京三影堂藝術中心舉行「艾未未:紐約1983~1993」攝影展時,她曾為該展覽拍攝記錄短片,作為展覽的一部份展出。

早在2011年1月,英國BBC電視台就製作了一個記錄片《(Ai Weiwei, Without Fear or Favor)(艾未未,無懼無畏,不偏不倚)》,影片主要介紹了艾未未的藝術成就和他成長的心路歷程。比如他為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創作的巨型裝飾藝術作品《一億顆中國瓜子》。

據說這是中外藝術史上造價最高,由最多獨立實體元素的作品。總重量約150噸。這一億顆陶瓷葵花籽(還不包括無數淘汰的次品),從5~6年前開始籌備,景德鎮超過1,600名熟練工歷時2年多,近30道工序,純手工製作。今年54歲的艾未未,也是被邀為此次泰特藝術年展進行設計的唯一一名仍然在世的亞太地區藝術家。

艾未未說,葵花籽不但是中國一種最流行的小吃,同時也具有某種政治象徵。在文革中,毛澤東被形容為紅太陽,而億萬中國人民則是圍繞著太陽轉動的向日葵。這些瓜子每一顆都是手工制作,因此每一顆都是獨立的個體,象徵著每一個生命的寶貴,不能淹沒在滾滾紅塵。

4月9日下午,在艾未未被抓後,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內,艾未未的葵瓜子仍在展出,10多名旅居英國的作家、畫家和記者和留學生及英國的藝術家記者等,衝進展廳,踏著陶瓷瓜子很快在1,000平方米的展廳地下鋪滿了2,000張艾未未頭像,表達了對艾未未被拘押的擔擾。

旅英作家馬建表示:「艾未未的整個作品象徵著沉默的大多數,這麼多瓜子沒有機會說話,也沒有機會表達,但是把它們放在一起,它們就有一種力量,我們要在葵瓜子裡尋找艾未未。」

相關新聞
外媒:中共編造「醜事」抹黑艾未未 欲轉移視線
中共使用「潑糞術」 艾未未事件6人失蹤
北京藝術家挺艾未未遭打壓
挪威森林:就算艾未未是死罪我也同樣聲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