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萬人爭睹「澳紐軍團日」大遊行

人氣 21

【大紀元2011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袁麗/何蔚澳洲悉尼攝影報導)2011年4月25日晨9時,陣陣鐘聲穿過綿綿細雨,劃過悉尼市中心馬丁廣場的上空。在悉尼市警車的開道下,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正式開始。鼓樂齊鳴,軍號聲聲,綿延不斷有2萬人參加的遊行隊伍向市中心進發,整個遊行活動耗時兩個半鐘頭,在海德公園結束。


2011年4月25日晨9時,在悉尼市警車的開道下,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正式開始。(攝影:何蔚/大紀元)


旗幟飄揚,參加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的方陣。(攝影:袁麗/大紀元)

旗幟飄揚,參加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的方陣。(攝影:何蔚/大紀元)


紐省總督芭雪爾教授(Professor Marie Bashir)走在遊行隊伍的前列。攝影:何蔚/大紀元)


2011年4月25日,參加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的樂隊從悉尼市中心馬丁廣場出發。((攝影:何蔚/大紀元)

2011年4月25日,參加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的樂隊走在悉尼喬治大街上。(攝影:袁麗/大紀元)

為了紀念1915年4月25日,在土耳其的加里波利之戰陣亡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聯合軍團(簡稱澳紐軍團)的將士們,從1916年起,每年的4月25日被定為兩國的公眾假日 – 「澳紐軍團日」(ANZAC Day)。今年是第96個年頭舉行紀念活動。

已經是90歲的帕特.李(Pat Lee)被攙扶著參加了今年的「澳紐軍團日」大遊行,他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澳洲皇家空軍的機械工程師(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 『RAAF’)。他說:「像我這把老骨頭的早已不能走著參加這樣的遊行了,可我還能做到,為此感到非常的高興。」


90歲的帕特.李(Pat Lee)被攙扶著參加了今年的「澳紐軍團日」大遊行,他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澳洲皇家空軍的機械工程師(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 『RAAF’)。(攝影:袁麗/大紀元)

二戰老兵瓦倫. 慕菲特(Warren Morphett)先生身前佩掛哥哥莫頓.慕菲特(Merton Morphett)的相片,他講述了哥哥在二戰期間隨悉尼戰艦與戰友一同陣亡。慕菲特說:「我今年86歲了,哥哥20歲時(1941年11月19日,悉尼戰艦被德軍擊沉),他與戰友一同陣亡。我也在海軍服役,每年我都會帶著哥哥的照片,來參加澳紐軍團日。」


二戰老兵瓦倫. 慕菲特(Warren Morphett)先生身前佩掛哥哥莫頓.慕菲特(Merton Morphett)的相片,來參加澳紐軍團日。(攝影:何蔚/大紀元)

慕菲特的哥哥莫頓.慕菲特20歲時,於1941年11月19日,其服役的悉尼戰艦被德軍擊沉,他與戰友一同陣亡。

澳洲最後一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仗中加里波利之戰的退伍老兵是阿歷•堪寶,他於2002年5月逝世,享年103歲。

今年是澳洲軍隊建立110週年,它成立於1901年3月1日。同時,今年也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授予澳洲聯邦海軍為「皇家澳大利亞海軍」(Royal Australia Navy Force)榮譽稱號1百週年。

在今年的「澳紐軍團日」大遊行隊伍中,人們還能看到的老兵最早的也只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們。隨著時間的轉輪,以後的「澳紐軍團日」老兵會越來越少,但是他們的精神永存。今年,是年輕人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令老兵們倍感欣慰。沿途民眾爭睹「澳紐軍團日」大遊行,興奮的人們用掌聲、歡呼聲迎接每一個遊行方陣。


興奮的市民爭睹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攝影:袁麗/大紀元)

興奮的市民爭睹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攝影:袁麗/大紀元)


這位老兵很吸引人眼球。(攝影:何蔚/大紀元)

不能走,坐輪椅也要參加「澳紐軍團日」大遊行的老兵。(攝影:何蔚/大紀元)


乘這樣的車參加「澳紐軍團日」大遊行的老兵應該是別有滋味吧。(攝影:何蔚/大紀元)

乘坐軍用吉普車的老兵參加「澳紐軍團日」大遊行。(攝影:袁麗/大紀元)


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圖為行進中的樂隊。(攝影:何蔚/大紀元)

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圖為行進中的樂隊。(攝影:袁麗/大紀元)


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圖為行進中的軍樂隊。(攝影:何蔚/大紀元)

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圖為行進中的樂隊。(攝影:何蔚/大紀元)


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圖為行進中的樂隊。(攝影:袁麗/大紀元)

2011年「澳紐軍團日」大遊行,圖為行進中的樂隊。(攝影:袁麗/大紀元)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地紀念澳紐軍團日
紐省澳紐軍團日遊行 老兵家屬或將受限制
老兵親屬參加澳紐日遊行將有新規定
澳紐軍團日-人們不要忘記戰爭的苦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