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守護南京記憶 梧桐保衛戰未歇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09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駱亞採訪報導)「沒有梧桐的南京,就不是南京了。」陪伴南京幾代人的百年梧桐老樹,早和南京結下如此不解之緣,當梧桐樹遭遇給地鐵讓路時,南京人忍不住了。這場保護梧桐樹之戰,不但牽動了南京當地名流網上疾呼,連對岸國民黨立法委員邱毅也主動加盟。

「春天的梧桐,嫩綠色的葉子剛剛爬上樹梢,清新可人!

夏天的梧桐濃綠成蔭,帶給南京人無盡的清涼!炎炎烈日被阻擋在這一片片綠蔭之外,人們在這綠蔭下散步,趕路,習習清風吹在身上,是多麼的愜意!

秋天的梧桐,一層又一層赭紅色的樹葉組合成濃密的屏障,寓意著秋天的成熟。無論是開汽車、騎單車,還是步行其間,都會被這濃濃的秋意感染,你會情不自禁地讚美大自然的造化!

冬天的梧桐,每一根枝幹都充滿著活力,並不因冬的寒冷而蜷縮垂首,大雪飄來,它們昂首相迎,讓大雪壓在自己的臂膀與肩上,不管有多重絕不會有半點的彎曲!孩童們打雪仗,以樹幹作掩護,樂在其中!」

這是南京舒克在網路上流傳的短文,體現了南京人對石鼓路老梧桐樹情感的真實寫照,浪漫而又富詩情畫意。梧桐對南京市民來說,不僅僅是一排行道樹,而是已經融入南京市民的生活當中,是陪伴他們幾代人的共同記憶,是他們精神和文化的一種標幟。

沒有梧桐,南京已非南京

早在1872年法國傳教士種在南京石鼓路上的第一棵梧桐樹,距今樹齡已有138歲,號稱懸鈴木。一個石鼓路小學畢業的南京人回憶:「這可真是一顆參天大樹,直徑有一米多,要好幾個小朋友才能合抱過來,夏天的時候樹蔭可以遮蔽整個操場,是我們童年的美好記憶。」

據南京市民披露2000年城市開發時,南京最大的房地產商金鷹集團投資買下了石鼓路整條街,大樹正好「擋」在了樓盤前面,被開發商移了幾十米,剪小了樹冠,給圍在了金鷹國際花園中。

而南京最早種植的一批法國梧桐樹是1928年為了恭迎孫中山遺體回中山陵安葬,當時傅煥光負責陵園大道和中山路大道綠化的設計,沿途一共種植了兩萬多棵法國梧桐樹。他曾頗為得意地賦詩一首:「十里梧桐歸我栽,如蓋亭亭左右開。隔盡塵俗都不見,遊人信步好徘徊。」

中山陵附近的法國梧桐,長得特別高、特別直,南京人又稱它們為守陵樹。而市區的梧桐樹枝繁葉茂,綠蔭遮天,成了夏日人們天然避暑的屏障。

民國時期的這兩萬棵梧桐樹,由於南京這些年的城市建設,包括道路拓寬、高層建築、地鐵讓路,目前只剩下不到三千棵。這些見證了南京幾十年、上百年歷史變遷的梧桐樹,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很多南京市民都有這樣的同感:這些梧桐樹,毀一棵,少一棵,砍掉的是樹,毀掉的是文明,傷害的是南京市民的心。沒有梧桐的南京,就不是南京了。

正因為法國梧桐樹早跟南京市民結下如此不解之緣,近日當梧桐樹再次遭遇要給地鐵讓路時,南京人實在忍不住了,上演了南京人為保護梧桐樹的最大之戰。這場「戰爭」不但牽動了南京當地的名流,連對岸的國民黨立法委員邱毅也主動加盟,搞得驚天動地、轟轟烈烈。

名流微博發聲 拯救梧桐樹

3月初南京市為修建三號、十號地鐵線,打算砍掉沿途的上千顆樹木,包括數百棵像徵南京、百年樹齡的梧桐樹,其中地鐵沿線太平北路兩端的40棵梧桐樹先遭到了砍頭的命運,原本綠葉成蔭的馬路變成光禿禿的樹幹,招致南京市民的強烈不滿,在微博上打響了這場保護南京梧桐樹之戰。

微博上有關梧桐樹的話題,就有十多個群組。南京名人黃健翔13日在微博上的呼籲立即得到了大批網友的呼應,黃健翔還籲請姚晨、趙薇、鄭淵潔、王菲等一批微博名人關注南京遷移梧桐樹同時,呼籲孟非、樂嘉以及在南京讀過書的導演陸川,一起關注南京的地鐵移樹。而黃健翔創建的「關注南京梧桐樹」是人氣最旺的群組,成員超過上萬人。

而11歲來到南京讀書生活的導演孟非,得知梧桐樹命運後,連發三條微博呼籲大家拯救梧桐樹。其中一條寫道:「歷經了多少風雨滄桑,幾代南京人對這些梧桐樹的情感是很難用三言兩語描述清楚的。因為所謂的城市建設要毀掉其中一部分,南京的老百姓有地方說話嗎?」

陸川轉微博說:「無論如何不應該砍樹,綠色是給後代最好的禮物。」孟非微博寫道:我很心痛南京那些樹影斑駁下的秀美形象,我很著急。

由於黃健翔等一批名人的微博圍觀發出「拯救南京梧桐樹」,令社會和媒體給予更多的關注,很多市民自發到太平北路上給砍頭的樹幹綁上綠絲帶保護這些梧桐樹。大陸眾多媒體跟進報導了南京保護梧桐樹之戰。

國民黨立委邱毅隔岸相助

微博上的保護梧桐大戰,也引起了首位大陸註冊微博的國民黨立法委員邱毅的關注,他發微博說:「去過幾次南京,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夫子廟、秦淮河或總統府,而是一路茂密的法國梧桐,不但已是南京的標誌,更表徵著對孫中山先生的懷念。在兩岸都在慶祝『辛亥百年』之際,南京市府為建地鐵而砍掉或移植具歷史意義的梧桐,我身為國民黨中常委,須表達最深沉抗議,國民黨高層豈能緘默?」

邱毅甚至還表示將在國民黨中常會中提出臨時動議要求黨中央重視。邱毅還向媒體說:「我要爭取、保護的不只是梧桐,更是想喚起同屬中華民族的兩岸同胞,對共同歷史、文化、記憶的尊重態度!」他認為此事不涉主權之爭,也無關面子問題,但畢竟事關與國民黨有關的南京、國父等,在建國百年時,黨主席馬英九應對此事表態。

邱毅發表微博的第二天,南京市政府迅速給出了回應,通過電話與他取得聯繫,並很快給了他一份書面回復。邱毅在微博上披露主要內容:除了保證邱毅提出三個原則「不砍樹、少移植、移植保證成活率」外,南京市還承諾召開市民聽證會、廣泛聽取市民意見,並表示「原則上,工程讓樹」。

上千市民街頭展示綠絲帶民意

同時網絡上有倡議「所有在南京的朋友,請用你的DV、相機、手機記錄下現在您為南京梧桐樹做下的一切」,也有網友發起「跟隨你的心,愛我南京保護梧桐活動」,呼籲3月19日下午三點手綁綠絲帶前往市圖書館門前廣場靜坐表達訴求,3月14日已有超過1.1萬網民報名參加。最近由於茉莉花散步集會,南京梧桐樹的保衛戰也令當局恐慌。3月15日有網友推特上披露:「今天南京的高校開會了,是開維穩的會。就是讓各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還有在校的教師不要去參加『保護南京梧桐樹』的抗議活動!」

儘管南京當局15日同過媒體放話說將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盡量減少移走梧桐樹的數量,但週六19日還是有上千市民走上街頭,走向微博預定的南京圖書館靜坐示不滿和抗議。由於事發時間比較敏感,正是大陸各地茉莉花第五度集會散步的前一天,南京當局害怕打壓將激起更大的民憤,所以一改常態,變得相當的克制,僅是小範圍內跟現場民眾有所衝突、推搡。這次集會平靜收場之後,很多人高興認為這是民間的勝利,微博圍觀的初站告捷,政府的讓步。

不過幾天後有大陸媒體再報導,地鐵公司方通報了最新方案,並指出現有的地鐵站點的優化空間已很小,因此遷移部分行道大樹是迫不得已。令原本已經平靜的網路再度不安起來,籠罩一層淡淡愁霧。3月25日下午台灣立法委員邱毅再度發微博表示南京梧桐樹他要向北京的中央高層做確認,並將結果通過微博告知大家。

光立法委員邱毅這一條微博就有四、五百的網友跟帖。網友小夏說:「台灣人太給力了。」猴子先生007:「真正的人民代表啊!」網友「億萬萬年等待」則說:「這件事我寧願看到的是南京市長屈從於南京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壓力而解決,讓對岸的立法委員出面才得以解決這是大陸人民的悲哀!可見我們真是一直被代表了!」

經歷波折 南京市民如是說

南京是長江沿岸的三大火爐之一,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枝繁葉茂的法國梧桐樹,令南京人能享受其中。南京林業大學研究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湯庚國曾實地測量過,酷暑正午,中山東路林蔭大道下的氣溫比裸露的空氣溫度要低三、四攝氏度。

1990年代中期滬寧高速直通中山門的規劃,犧牲中山門下成排的民國古樹,中山陵的百年綠脈從此中斷,令湯庚國至今難以釋懷。湯庚國認為幾年前還沒有地鐵,老百姓大多數騎自行車來去,沒有梧桐樹的夏天不能想像。

道路、高樓、地鐵這一次次的城市改造工程令梧桐樹經受了一次次的考驗,南京人如今明確表示:「沒有地鐵或地鐵繞道,南京還是南京。沒有梧桐,南京不是南京。」

南京知名維權人士魏先生告訴《新紀元》說:「不是南京市民不在乎城市建設,而是我們認為那個梧桐樹畢竟是南京的綠化的一個象徵,而地鐵可以適當改道,不需要把樹砍掉。因為目前環境質量是很差的,而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砍掉一棵少一棵,所以說南京市民都不願看到梧桐樹因為地鐵這個事情再消失。」

針對南京當局最新所說的能優化的空間很小,他回應說:「是因為他們的前期投入或者設計,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如果現在因為要保樹,他可能要更改規劃,更改規劃他可能成本很大。不可能是不能優化的,對不對?世界上很多國家為了綠化,地鐵、高速公路都可能繞道,而南京一個地下鐵路為什麼不能繞道呢,它就是利益的問題嘛。」

他還說:「如果當局不想改動太大,繼續移樹的話,市民還是會繼續呼籲上書的,市民的綠化的意識、環保的意識應該還是比較強烈的。我知道南京市全市綠化率在全國來講,可能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南京市民就會更加熱愛這個東西,或者更加注重保護這個。但是問題是可能呼籲也不會起一個效果。」

甚至幾個南京的RAPPA音樂發燒友,他們共同錄製《梧桐樹有話要說》,希望能以自己的特長和方式為他們所愛的博愛之都、為他們所愛的綠色之魂喊出內心的聲音:「梧桐樹有話要說,被鋸的樹幹靈魂在凋落,泱泱大國,我們號稱是幅員遼闊,怎麼古都就容不下梧桐樹生存的角落……」歌聲在空中迴盪,飛逝。

目前這場梧桐樹之戰結果尚未分曉,且拭目以待。◇

本文轉自217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19/9224.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南京砍樹或引發萬人集會 梧桐變敏感詞
南京梧桐讓路高鐵引兩岸關注 微博圍觀告捷
組圖:南京梧桐樹保衛戰集會現場
辛素:在「地球村」 中國人該如何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