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中文媒體上的瑞典「人咬狗」

——馬悅然「受賄門」新聞溯源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19日訊】昨天(5月17日)下午,一位家在瑞典邊遠小城的朋友在SKYPE上呼我,問是否聽說馬悅然先生接受中國作家賄賂的醜聞,斯德哥爾摩的媒體是否有報導。大約由於馬先生是獨立中文筆會榮譽理事,我是常務秘書,朋友認為我一定更關心且能弄清內情。我問他是哪裏聽說的,瑞典小報嗎?他說是網上的中文報導。我就上網去Google「馬悅然」,在第二頁發現一則「中國選舉與治理網」5月15日標明轉載自「中廣網」的消息,標題是《諾獎評委馬悅然的「翻譯門」,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收內地作家60萬美金》(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06937),開門見山就是「近日,作為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的馬悅然收受中國內地作家張一一60萬美金」翻譯定金「一事,引起世界文壇震盪,在西方世界激起軒然大波,諾貝爾文學獎110年來面臨最大信任危機,其權威性和公正性遭遇空前挑戰和質疑。」

我說這麼大的事怎麼在頭幾頁就只這一個國內非正式媒體的消息,而且報導中只提到「據外媒報導稱……」,連個媒體所在國家都沒提,從哪裏查起?明顯是國人一如既往地造謠而已。馬先生的為人很多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他要覺得誰夠得諾獎條件主動就會主動去翻譯,比如對北島、高行健、李銳(山西作家)等,他過去翻譯他們的作品從來沒聽說還要拿作者的錢一說,何況他如今80多歲的人了,怎麼可能去為錢翻譯那幾本看了標題就知道是明顯炒作的非文學書呢?花錢買他看一遍都沒可能。何況即使不了解馬先生,從那篇報導的行文中也可以看出不少編造水平太低的漏洞。馬先生那麼大年紀了,犯不著為這麼低劣的謠言去向他查證,惹得他不快活。

不過,既然文中提到所謂「中國內地作家」名叫「張一一」,我也就順便搜索了一下這個頭一次聽說的名字,結果在第四頁才看到一則「半壁江原創文學網」4月30日的類似報導(http://www.banbijiang.com/dongtai/zuojia/zuojia/2011/0430/zhangyiyi.html),註明作者是「中國廣播網」,但完全未提原始消息來源。「中廣網」也就是官方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網站,它報導的所謂「引起世界文壇震盪」的大醜聞,不至於連國內外著名媒體也沒有高點擊率的反響吧?於是我就把「馬悅然」和「張一一」放在一起檢索,倒一下得到1200多個結果,基本上都是這個消息。名列前茅的網站中,沒有最可能會響應的「新華網」,倒有平常比大陸媒體公信力高些的香港「鳳凰網」,其5月5日報導的標題是《作家張一一60萬美金賄賂諾獎評委馬悅然遭曝光》(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10505/3985117.shtml),來源也是「中廣網」,開頭倒提到「據瑞典媒體報導稱……」。恰好下面第二條就是相同標題的「中廣網」報導,但點進去卻找不到顯示網頁(http://www.cnr.cn/gundong/201105/t20110505_507961915.shtml),不過Google的「cache」還留有該網頁5月8日的快照截圖如下。
  


這個網頁上顯示其轉載來源是「紅網」,但無論用Googel還是進湖南的「紅網」(http://www.rednet.cn/)搜索,都沒發現那裏曾報導過任何相關消息。

不過,看到該文聲稱是「據瑞典媒體報導」,卻沒有提供媒體名稱,我對朋友說,恐怕至多是來自某種沒甚麼公信力的小報,因此就不好意思具體指明。哪知用Google檢索兩人的外文名字——馬悅然先生的本名「GoranMalmqvist」和張一一的拼音名ZhangYiyi,所得結果為零。GoranMalmqvist 的檢索結果很多,限制在一年內的瑞典文網頁結果有267個,沒有一個與此消息相關。「ZhangYiyi」的瑞典文網頁檢索結果只有10個結果,但都是同一句話的博克新聞,翻譯成中文就是「據上海日報網報導,莎士比亞中國作家張一一計劃投資100萬元(大致與瑞典克郎相同),在10個月做10次整形手術,以求形似莎士比亞。」不限制到瑞典文,「ZhangYiyi」的檢索結果倒有數萬,但絕大部分是和「章子怡」搞混了,排除她以後所查到的消息主要也是那條 「整容」報導,唯一與諾獎相關的只是一句法文博克新聞(http://regardsurlachine.wordpress.com/2011/05/16/16052011-lundi/),翻譯成中文如下:

中國腐化世界

一個作家(張一一)將六億美元給一位諾貝爾獎評委(MaYueran),要把他的作品翻譯成瑞典文,並使他可能得到評委會認同。

看來還是因為譯者不知馬悅然先生的非中文原名,才當作「人咬狗」的新聞翻出來,還把金額錯譯了一千倍。其所顯示的消息來源是5月16日的中國「南方報業網」(http://china.nfdaily.cn/content/2011-05/16/content_24124837.htm),而繼續追蹤起源,則發現仍然還是「中廣網」。

由此可見,所謂馬悅然先生「翻譯門」、「受賄門」是地道的中國產假新聞,所謂「據瑞典媒體報導」、「據外媒報導」,所謂「世界文壇震盪」等等,所有相關報導,從頭到尾除了幾個人名是真的,全部都是無中生有的捏造,而中國政府的最高官方電台網站,居然就是所有已知轉載媒體指向的始作俑者!

中國中央台網站真的這麼差勁嗎?從中國國內的大媒體如「中國日報網」、「人民網」、「京報網」、「南方報業網」、網易、新浪、搜狐、百度、互動百科、PPSTV等,到海外知名媒體「鳳凰網」、「歐洲時報」、「博訊」、「萬維網」、「倍可親」等,直至在北歐甚至在瑞典的中文媒體,上千網站顯然都毫不懷疑,照轉不誤,儘管只要像我這樣花幾分鐘上網查查,或者像我朋友那樣找個懂行的同事、朋友查問一下,本來也很容易不跟著上當受騙丟臉的。

「中廣網」真是這個假新聞的始作俑者嗎?我倒是多花了點功夫查了一下。有意思的是,加入「中國廣播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檢索倒發現了「中廣網」還另有六則相似和相關的報導,分別是4月30日兩篇,5月1日、7日,12日和15日各一篇(截圖如下)。
  


(攝影: / 大紀元)

5月12日那篇是自產新聞《網曝諾貝爾文學獎唯一懂漢語評委馬悅然去世》(http://www.cnr.cn/gundong/201105/t20110512_507989209.shtml),雖然是一目瞭然的假新聞,其網頁居然至今存在,截圖如下。
  


(攝影: / 大紀元)

其它網頁都不再能連進去,看來是「中廣網」已經查覺有假而刪了,但任何人都可由Google保留的快照查到。4月 30日的兩篇與5月1日和5日的內容完全一樣,只是標題略有不同,最早兩篇責編都是「海量」,後兩篇是「谷一平」,而消息來源卻分別是「中國廣播網」(5 月8日快照)、「新華報業網」(5月10日快照)、「紅網」和「大河網」。5月7日和5月15日的文字與「中國選舉與治理網」那篇一樣,責編都是「谷一平」,只是消息來源分別是「大河網」和「中國廣播網」。不過,無法查到另三個網站登過任何類似話題的消息。由於查不到任何早於4月30日的類似消息,可見最早的消息來源和捏造馬悅然先生去世的消息一樣,經過責編審稿的報導都是來自「中國廣播網」。無論如何,該網兩個責編七次傳播這三則假新聞的責任是無法推脫的,就看它是否和如何處理了。

在此文完稿之際,正好在網上見到馬悅然先生的兩封公開信,附後以證視聽。

2011年5月17日於斯德哥爾摩

************************************************

馬悅然寫給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教育參贊張寧先生的公開信

尊敬的張寧參贊,

我給您寄上我昨天給清華大學顧校長寫的一封公開信。最叫我驚訝的是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兼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的主任李希光在他自己的微博會傳達小騙子張一一的非常可笑的謠言。有這樣的負責新聞教學的教授怪不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願意賺五毛錢的小騙子像狗皮的毛一樣多。這種卑鄙的行為無疑叫原來很有聲望的清華大學為天下笑。

此致敬禮

馬悅然

2011年05月17日

************************************************

馬悅然寫給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的公開信

尊敬的清華大學顧秉林校長:

我非常驚訝一座原來很有聲譽的中國大學清華大學的教授竟然可以偽造謠言:譴責我接受了六十萬美元的賄賂,為了要翻譯一位我不認識的作家的作品,而且勸我瑞典學院的同事們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那位作家。我唯一的解釋是X教授兼副院長完全缺乏道德感。可惜的是他這種非常卑鄙的行為會影響西方學者對清華大學的看法,也會增加他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界的懷疑。

馬悅然

斯德哥爾摩大學名譽教授

瑞典學院的院士

(轉自http://chenwenfen.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17.html)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高行健文字具音樂性,譯成瑞典文很容易。」
漢學家馬悅然抵台
【紀元特稿】馬悅然: 一個自由民主美麗的中國永遠是我的希望和夢想
馬悅然詩酒說漢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