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海外華人女性談教子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包南希北卡報導)母親節,作為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如今中國、美國、加拿大等一些國家把母親節訂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在中國人們習慣把萱草花、又叫忘憂草獻給母親。

孝道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孟子》說:「孝子之道,莫大乎尊親。」 在民間,「孟母三遷」、「斷機教子」,「岳母刺字「的故事自古傳頌。美國傳統的感恩文化也提出孝敬父母以自由、尊敬為基礎, 敬愛父母和感謝父母。

在華人眼裡,母親節是弘揚母愛、傳承孝道的契機。在海外,大多數現代女性不僅要承擔家庭和帶孩子的責任,還要承擔社會工作,很多母親既要忙於工作,還要照顧多名子女,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

記者走訪了幾位居住在北卡三角區的母親,看看她們如何看待和平衡家庭與社會工作之間的關係。怎樣陪伴孩子、學習、娛樂、情感溝通和交流。

林女士出國前在北京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在年近半百時選擇出國,和許多母親的想法一樣,主要原因是考慮到孩子的教育。林女士這一輩大多都有著坎坷的經歷,遭遇過歷次運動,感到國內情況變化莫測。來美後她一人打拼多年,努力工作,直到辦到身份後全家團聚。林女士覺得孩子品格中最重要的是誠實、有禮貌、不怕吃虧、尊敬長輩,所以從小就教育孩子把好的東西給爺爺奶奶長輩先吃。她還認為小孩吃點苦不是壞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也很必要。雖然林女士從不給孩子壓力,但從小養成的品質和習慣使孩子一直受益,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大學畢業後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一家著名醫學院深造。由於競爭激烈,孩子進入醫學院後一度感到壓力大。林女士天天和孩子在電話上交流溝通。作為一名家長,林女士說自己既是孩子的母親,也是孩子的朋友。

嚴女士是在三角園的一家生化公司做研究工作。嚴女士的先生幾年前回到國內工作。家庭的分離,對未成年的孩子影響很大。作為一名全職工作的母親,嚴女士說最初自己也有一個艱難的過程,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調整好心態很重要。正面對待分離,獨立堅強,精神充實才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影響。嚴女士也儘量創造機會讓孩子和父親保持交流,增加感情,讓孩子的父親覺得雖然相隔較遠,還可以和從前一樣,是家裏的重要一部份。由於家庭分離,孩子可能會心理早熟,多關心孩子的情緒也是很必要的。甚麼事情發生後,自己的心態要正面。嚴女士認為一位樂觀堅強的母親,才能帶孩子渡過這一段艱難時期。

兩位母親的經歷只是千萬在海外華人母親的縮影。有人說母親是最容易讓人忽略她存在的人,但又是家裏最重要的人。

母親節到了,您給母親去電話了嗎?

相關新聞
北卡人口超950萬 晉陞第十
北卡公立學校輟學率下降 犯罪上升
財政削減 北卡教師裁員難免
2010年北卡消費者十大投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