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宮民:姚立法先生「被失蹤」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01日訊】我們獲悉姚立法先生自本月20日「被失蹤」至今已有10天,外界通過各種努力,均無法獲得任何關於姚立法先生的消息;由於姚立法先生是在學校上班中,並在有關方面安排的多名學校老師嚴密跟蹤監控下而與外界失去聯繫的,且以前也曾多次發生過姚先生被有方面綁架失蹤的事件,所以現在我們有理由相信姚先生本次失蹤又是有關方面所為。

對姚立法先生的再次「被失蹤」,我們感到憤怒和悲哀,憤怒於當局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膽大妄為、肆無忌憚,悲哀於姚立法先生「被失蹤」揭示出中國人權的大退步。

事實上當局對姚立法先生的所為不僅是對姚立法先生人權的侵犯,亦是在踐踏中國大陸的法制。

姚立法先生是一名小學教師,他自1987年開始先後4次自薦參選潛江市人大代表,最終於1998年當選,於1999年到2004年1月5日期間擔任潛江市人大代表。他在任人大代表期間忠於職守提交了大量的對一府兩院的建議、意見,他平時所做的調研及為民請願之事更是不計其數,被潛江當地群眾親切稱為「姚代表」。他在中國大陸1949年後的選舉史中創下眾多的第一。在落選後,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協助民間人士參加人大代表選舉,也因此遭致官方的嫉恨和打壓。

姚立法先生所做的致力於推進中國民主選舉之事,是落實憲法賦予的公民基本權利,是為現行法律所允許的,但卻被官方違法地打壓,竟屢屢發生「被失蹤」情況。

對比當年經濟體制改革探索之初,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萬里先生是如何對待安徽各地農村出現的大包干的,就可以看出中國今天與昨天的差別:面對當時各地農村出現的大包干這一違反當時政策的現象(鳳陽縣小崗村的18位農民就曾寫下生死狀),萬里先生在調研之後,經中共安徽省委開會並出台文件予以肯定,並頂住左派的壓力,最終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廣開來,而安徽鳳陽小崗村成為全國聞名的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2008年政府在鳳陽小崗村投資建成了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以為紀念。

可見,今天姚立法先生在法律框架內推進選舉,與昨天安徽鳳陽違反政策的承包,二者都是為推進中國社會的進步,何者,一個違反當時的政策但代表進步的大包干被當局肯定並推廣,並於多年後由當局投資建設紀念館隆重紀念;一個合乎法律推動、協助有志之士參選人大代表卻被當局打壓,從中不難看出今昔進步與退步的現實。

姚立法先生的所作所為是極有意義的,他推動、協助一些人士參選人大代表的行為,就是為了真正落實憲法賦予公民的選舉與被選舉權,這必將改變基層人大代表候選人由中共基層黨委推薦的現狀。這些非中共基層黨委提名推薦的候選人當選人大代表後,就會積極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對改變當今中國人大代表有名無實,人大常委會被譏為「橡皮圖章」的現狀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姚立法先生與一些獨立參選人積極參加基層人大代表的選舉活動,恰說明他們對現今中國大陸的體制尚抱有信心,承認中共政權的合法性;而當局的對姚立法先生及一些參選人的打壓恰說明了當局的不自信,對自身合法性的不自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先生於6月20日下午在上海交大上黨課時回答學生提「對黨的未來怎麼看?」時,說道:「黨的未來取決於黨本身,而不是取決於他人。我們黨本身如果能夠堅強,能夠克服自身的弊端,黨的未來是光明的;如果黨本身是軟弱無力的,這個黨是沒有希望的。」

我們希望克服弊端就從基層人大代表的選舉開始,就從停止對姚立法先生及其他獨立參選人的打壓開始!畢竟中國大陸的國號裡有共和二字,而共和離不開選舉。

(責任編輯:鄭正芬)

相關新聞
【投書】冤案無渠道解決 才會產生報復的必然性(4)
【投書】秦永敏:譴責聲明
【投書】知識分子的軟弱性、妥協性
【投書】上海莘莊工業區百餘村民告區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