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艷:一封家書

張艷艷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12日訊】 (題記: 在言論依舊被嚴控的今日中國,這是一封無法寄出的家書…)

父親:

昨天和你打完越洋電話,心中無限感慨:聽說大伯在老縣城的房子因為政府新城改造,即將面臨拆除,政府會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新城建好後,如果要回遷,那麼他們就需要付出高於「政府經濟補償」十倍的價格買商品房……想起大伯那佝僂的身形,皺紋滿面的笑容,還有他那滄桑的往事,我久久無法釋懷:當年還在讀高中的大伯,響應國家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山」,十多歲的少年背著簡單的行李和滿懷的理想,告別家人,放棄學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一去啊,便再也沒有回到生他養他的故鄉。他在西南邊疆扎根,在那個風光秀麗的小城結婚生子,在一個工廠工作大半生,上個世紀末,又因為「配合」國家的改革,「光榮下崗」。大伯有一個獨子 ——表哥 華,表哥比我大一歲 (因為大伯響應國家晚婚晚育的政策,中年得子),和我同一年大學畢業,至今找不到穩定的工作,還呆在家裏,一家人靠大伯夫婦的有限退休金維持生計。

我知道找不到好工作並非因為表哥華不努力;事實上, 當年大學剛畢業,他參加過三次國家公務員考試,雖然每次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面試,之後卻又都因為「不知名原因」無法通過面試。大家不說,但是心裏都清楚:大伯一家子都是老老實實,樸樸素素的工人,沒有甚麼社會關係,無論表哥如何優秀,進政府當公務員對這些「工人之子」絕不是容易事。當我看到國內媒體或某些官員,呼籲「大學生應該到貧困地區去鍛練自己,不要擠在大城市找工作」的時候,我很想問問這些當官的,請問你們的子女是否放棄了優厚的生活條件到貧困地區去了?如果你的子女不能去,為甚麼要讓別人的孩子去建設邊疆?同為中國人,為甚麼當官的孩子就可以當公務員,開公車,出國留學;普通人的孩子就得在家待業?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當我還上高中時發生的一件事:

雷和楊都是我高中同班同學,雷的父親是市政府的某領導,楊與下崗的母親相依為命。楊的成績很好,是化學課代表;雷的天賦一般,擔任勞動委員。

到了高三下學期,那是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非常時期,學校突然通知我們:目前我們有一個重點大學的報送名額,會考成績名列全班前二十名的學生都可以申請。經過層層選拔,最後剩下了雷和楊兩個候選人——楊的成績在雷之前。我們這些旁觀者本以為勝負已定,楊將會被保送入學,而且不用負擔學費,她的母親含辛茹苦把她帶大,終於算是「熬到頭了」!

可是,副校長某天突然出現在我們班上,宣佈了另一個評判標準¬——保送候選人必須在高中期間擔任過班級的主要班幹部,課代表不算班幹部!!

所以雷順理成章成為保送對象。

至今我仍然清楚記得,我一回頭碰巧看到楊眼中泛出的淚光。從此她整個人都黯淡下去。高中畢業後,隱隱約約聽說,楊沒有上大學,在一個服裝店賣衣服……

至於雷,如今已經在政府裡擔任很高的職位,人稱「美女領導」,據說她「吃苦耐勞 」,不過我記得高中時,她曾經炫耀過她有兩個保姆,每次洗澡一個保姆幫她洗頭髮,另一個為她擦身子……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地體會到: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眾多的「富二代」和 「官二代」 佔據了好工作,好崗位,不靠實力靠權力地使用這中國有限的資源,造成更大的收入差距和貧富不均, 讓中國社會的等級觀念愈發明顯。

一邊是官二代們瘋狂購物,用永遠花不完的人民幣到處購買奢侈品, 每每還不忘在網絡上 「炫富」, 他們無需努力即可坐享其成,抑或付出相同的努力便可獲得更多收穫時,另一邊是農家子弟或者是工人的孩子出生於貧寒之家,十幾年寒窗苦讀,舉債讀完大學卻找不到工作,一屁股的債,還也還不完……

都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努力就有一切。窮人的孩子辛辛苦苦的從小學一路走來,本以為大學畢業後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但在現實面前,曾經美好的願景卻化為烏有,教育的力量拜倒在出身面前。從他們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再多的打拼也敵不過「家境」二字,在如此龐大的落差面前,「人人生而平等」的口號顯得單薄而又無力。

從小我們這樣被教育: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五講);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四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共產黨(三熱愛)。

可是甚麼是道德?甚麼是真理?甚麼是美?

難道政府官員貪污腐化,用老百姓的錢到全球各地旅遊,消費奢侈品,包養比他們女兒還年輕的女孩子叫做道德?

屏蔽互聯網站,監控網民的聊天記錄, 刪除網民的評論,是為了傳播真理還是掩蓋真相?大量征地,強制拆遷,打擊報復釘子戶,不惜花費上億人民幣打造商品房和面子工程, 這便叫做美?

至於說 「三熱愛」, 到底甚麼是愛? 為甚麼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判斷來決定自己的 「愛與不愛」,如同選擇自己的終身伴侶一樣,沒有人有權利告訴我們,甚至強迫我們去 「愛」 某一件事,或者某一個人。可是為甚麼我們自出生就被 「規定」 必須愛一種社會體制和一個政黨? 如果我認為一種社會制度, 或者一個政黨並不可愛,我是否有權利 「不愛」它? 甚至 「反對」它?

父親,你若是知道我的這些心裏話,相信你一定會很生氣並且很擔心,從小你便教育我不能亂說話, 因為「禍從口出」; 我的祖父母們都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遭到迫害;你和我的母親都經歷過那個瘋狂的年代, 你們親眼見過在政治鬥爭中,朋友互相出賣,夫妻反目成仇。你們都學會了沉默是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式。

可是,梁啟超先生早在一個世紀前發出這樣的呼聲: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如果年輕人不懂得 「獨立、自由和民主」的真正涵義;
如果年輕人不能暢所欲言,甚至因為所說的話獲罪;
如果年輕人無法獲知真相並睜眼看世界;
如果年輕人不敢為他們的權利而鬥爭……
請問他們如何進步, 我們又如何期冀國家雄於地球?
中國的年輕一代是擁抱民主,還是繼續在專制的夾縫中掙扎?

相關新聞
楓葉家書:夢屋
台灣作家書展出頭天 新作狂銷數千本
通識課如何對抗泡麵瞌睡蟲  寫家書讀孝經
兩封感人的家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