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生命的意志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以前學生時常在學校的宿舍陽臺眺望整個操場,當時赫然發現──在水泥地旁的縫隙中竟有小草長出來了耶!真是不可思議。它一定是掙扎很久,用了很大的力量和持續不斷的努力,才會從門縫中長出來。

試想,以它周圍的環境,和其他的草比起來,它是困難多了。但它能突破,就表示它的意志堅定,困難的環境成了它長大的食糧。

梭羅說過:「我以一種奇怪的自由在自然中來去自如。」透過「靜觀自得」發現自然界一草一木的神奇,學習牠們求生的強力意志,那才是大自然最有資格談生命哲學的導師呢!

從前在山裏住著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在他不斷的辛苦建造下,終於完成了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有一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城裏交貨,當他黃昏回家時,卻發現他的房子起火燃燒了。

左鄰右舍都前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於強大,所以還是沒有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只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

當大火終於滅了的時候,只見這位樵夫手裏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裏不斷地翻找著。圍觀的鄰人以為他正在翻找著藏在屋裏的珍貴寶物,所以也都好奇的在一旁注視著他的舉動。
找了半天,樵夫終於興奮的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鄰人紛紛向前一探究竟,才發現樵夫手裏捧著的是一片斧刀,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
只見樵夫興奮的將木棍嵌進斧刀裏,充滿自信的說:「只要有這柄斧頭,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

重燃生命意志的人,不是從未曾被擊倒過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後,還能夠積極地往燃起希望,往他要走的心的方向之路不斷邁進。

德國作家尚.保羅說過很耐人尋味的話:「人生猶如一本書。愚蠢的人將它草草翻過,聰明的人卻會將它細細閱讀。為什麼呢?因為聰明的人知道,只能讀一次。」

我常想:生命的意志構成積極的心靈,生命的鬥志產生驚人的動力,生命的志力獲致不凡的生命意義。

世界是一個能產生回音的山谷。我們以堅強的意志和言行勉勵自己,進而影響著周圍的人,他們也以同樣的方式回饋我們。當我們全身充滿強力意志與熱誠活力面對人生時,生命的意志也同樣散發出旺盛的熱誠活力迎接我們;這就是人生可愛的地方,未來沒有答案,就是因為沒有已知的未來,所以我們會遇到不可知的挫折磨難,但是請相信「共鳴」產生的結果,重燃生命的意志與熱誠就是一種積極努力的人生,積極努力的人生就是一種重燃生命的意志與熱誠。

《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株小小幼苖,尚能長成參天大樹;萬物之靈的我們,更要懂得珍惜自己,發揮自己的天賦,開發智慧,重燃生命的意志,實現人生的意義。有位禪師說得好:「你自己本身就是寶藏。」如何去開拓它,把握它,迎向更寬廣的美好未來?

天助自助者,唯有不斷探尋生命的真諦,尋找心的方向。改善自我,接納自我,用心體會,以心誠則靈的想法面對未知的未來,那麼即使人生中有逆境,要轉換善念,感謝它給予自己磨練的機會,生活中的順境,也要珍惜它帶給自己的信心和喜悅。很多積極成功之人,皆珍惜自我,依自己的理想目標,樂觀進取,開創亮麗有為的人生。朋友,強化生命的意志,開創美好的極佳未來,請從相信自己開始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幾天去孩子的學校參加班親會,聽在場的家長談到班上一位很熱心的媽媽將小孩轉學了。我原以為是家長工作的關係,沒想到是愛子心切的家長,讓孩子就讀一所離家很遠的私立小學。據說,每天有專車接送,早上上學到下午五點放學,沒有回家作業,採小班制(一班有九位學生),一學期的費用高達10萬元台幣。
  • 問:如何撫平孩子的挫折感?
    答:年紀愈小的小朋友因為還不是很清楚「失敗」、「害怕」或是比較的觀念和感覺,因此大多比較容易安撫。若是在比賽或演出過程中在舞台上遭遇失敗時,家長和老師都可以幫助學生釐清失敗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影響的因素可能有:過於緊張、對於舞台大小或是燈光無法適應、沒有熟悉的人陪伴、本身曲目尚未完全克服、生理不適、鋼琴大小或是椅子適應的問題等等。
  • 「快樂學習」或許是過去十幾年教改過程中最響亮與打動人心的口號之一,但是其中也隱藏著很大的迷思。「大人們」所以會強調「快樂」,避諱「壓力」,或許是因為過去的成長過程不快樂,不想讓孩子們「重蹈覆轍」,或許是因為不想背負「讓孩子不快樂」的罪惡感。無論如何,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沒有壓力的快樂學習」嗎?
  • 小王進來公司才半年,從開始的豪情萬丈跌落到如今的頹廢消沉,他已然失去了所有的鬥志,雖然業務部門裏職員的流動率向來都非常的高,所以人員來來去去的也不須訝異,可是印象中小王卻是一個很有抱負與理想的人,所以我跟小王分享了我的想法。
  • 悲觀的人,遇到下雨天就愁眉不展;樂觀的人卻能欣賞下雨天才有的景致……我們不能決定天氣,但能決定自己的心情,我們不能阻擋人生中的挫折,卻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
  • (shown)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靈魂。嚮往美好的未來,是困難時最好的自我安慰。
  • (大紀元記者聞慧多倫多編譯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人在面對挫折和困境、犯錯誤時,心裡會想著神,這樣可以減少痛苦和精神壓力。

    這項由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分校(University of Toronto Scarborough)研究人員所作的研究發表於心理科學協會雜誌《心理科學》上,研究測試證實,人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想到神,更容易接受逆境,緩解精神壓力。

    報告的作者、研究人員圖里特(Alexa Tullett)和因茲利(Michael Inzlicht)對犯錯的人對痛苦做出反應的腦電波進行測試。他們先讓參與測試者或者寫下了對宗教的看法,或者做一個包括宗教和神字眼的重點歸納。然後接受簡單、但容易犯錯的電腦測試。

    測試結果發現,在參與者自覺或不自覺地想著宗教和神時,人的大腦與前扣帶皮層一致的區域中大腦活動減少,而前扣帶皮層部位是人腦在察覺事態不妙時作預警的部分。

    研究者得出結論,人們心存宗教和神時,大腦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有信仰的人更能自如地應對挫折,對焦慮引起的錯誤不是太難過。可以形成「防護層,抵消對錯誤的對抗反應,減輕皮層的警示信號」。研究者稱,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心裡想著:神有辦法讓世界有序,有辦法解釋似乎是隨機事件的原因。這樣就減少了他們痛苦的感受。

    研究者之一的因茲利說,「心存宗教信仰會讓你在受到攻擊時保持平靜,在犯了錯誤時緩解痛苦。這能幫助我們理解與有宗教信仰的人相關的一些十分有趣的調查結果。儘管不太清楚原因,有一些證據已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人更長壽,他們往往更快樂、更健康。」他還表示,如果無神論者能思考自己的信仰,可能他們會做得更好一些。

    因茲利(Michael Inzlicht)稱,世界上85%的人有某種宗教信仰。他認為,作為心理學家,應該去研究人們為什麼要有信仰;如果信仰對人能起作用,那這些作用到底是什麼。

  • 我一路走了過來,從年輕時憤怒變成如今的平靜,或許是已經習慣,也或許我終於能接受,所有的壞事也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 人生難免挫折,每個人經歷的不幸也許相似,但過程和結局卻迥然不同。有人能很快走出挫折悲傷,甚至開創出一片新天地;有人卻難以自拔,從此一蹶不振。這種差異背後的原因何在?性格、基因、社交網絡還是人生經歷?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磨難能錘煉人的意志,人們遭受打擊的次數直接影響著從挫折中恢復的能力以及恢復的速度,而且挫折還能強化人們心理自我治療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