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關懷失智者 溝通3不7要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綜合報導)最珍貴的記憶往往存在心底深處,不過對於失智症患者來說,這些回憶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尤其當家中老人家常常忘東忘西,甚至出現自我照顧失衡,許多家人還不解家中長輩是患了失智症;藝人朗祖筠談到,當家中有失智患者時,耐心的陪伴與關懷就顯得極為重要。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聯盟24日舉辦「記憶膠囊 守護失智症」記者會,邀請藝人郎祖筠、知名作家吳娟瑜分享家有失智患者經驗,並有張小燕、王偉忠、侯佩岑、王力宏、羅志祥、蔡依林、陳漢典等藝人,捐出自己別具意義的記憶物品義賣,凸顯失智症失去美好回憶的遺憾。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表示,對失智者溝通,要遵守「3不7要」原則,「3不」是不驚嚇、不催促、不傷害自尊;「7要」是先觀察、以平常心應對,要主動打招呼,但切勿從背後打招呼,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搭配柔和語調且口齒清晰,對失智者要仔細傾聽,慢慢應答。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吳玉琴表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約248萬人,推估失智症人口高達17萬人,但拿到失智手冊的人口只有約2萬人,顯見許多社區的失智老人未被發現,為呼籲大眾更關心自己及家人健康,呼籲大家早期發現控制病情。

對待失智老人要以關懷耐心的對待,吳玉琴舉例,曾經有警察發現一位走失的失智老人,在一問三不知的情況下,便與老人以閒聊的方式談天,甚至陪著他唱年輕時在部隊常唱的軍歌,忽然間勾起老人的回憶,而找到回家的路。

郎祖筠談到,自己的父親身受失智症所苦,她建議,失智症其實可從日常生活中細節觀察,當發現許多不該忘而忘的事,比如忘了吃飯、回家的路,或是突然憶起十幾年前的事情而不斷碎念,都是徵兆之一。她強調,做子女應以對待孩子的耐心與愛心的心情,來體諒與溝通。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聯盟24日舉辦「記憶膠囊 守護失智症」記者會,邀請藝人郎祖筠(右)、知名作家吳娟瑜(左)分享家有失智患者經驗。(攝影:林伯東/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