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劉憶如:莫慌 擴亞洲區域貿易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6日電)美國債信等級被調降,台灣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已不是新訊息,希望台灣跟亞洲投資人週一莫慌了手腳;但台灣要持續出口與內需的雙引擎經濟結構調整,並擴大亞洲區域間的貿易。

劉憶如指出,4月18日標準普爾就已提出希望美國提減赤計畫,市場會出現失望反應,是因為8月2日終於把美國債限提高了,但是美國並沒有提出減赤計畫。

她說,所以說債信調降已不是新訊息,她也才會說,其實是預期中的;標普「又不是狼來了的孩子」,「要你提出(計畫),你沒提出,當然調降。」

劉憶如說,「這個調降對很多人來說是預期中的,是新事件,但非新訊息,從消息面來說,我希望台灣跟亞洲的投資人,在週一不要慌了手腳。」

對台灣經濟會否產生影響?她說,「從經濟基本面來看,若影響到台灣的經濟基本面,那當然大家會覺得後續的經濟不看好;但是,我們看到這個事情沒有怎麼影響到基本面。」

她並說,美元作為準備貨幣的地位,短期內都不容易被取代,這不是說美國很好,而是其他國家沒有辦法替代;歐元因為歐洲情況更加令人不確定,所以不可能取代美元;日圓一直上漲,儘管再漲會打擊日本與亞洲經濟,各國央行都出來干預了,還是漲,也是因為無可取代。

她說,平常一個國家或私人企業持有的外幣就是美元、歐元及日圓這三種,而美元作為準備貨幣的地位,未來2、3年都不會被取代,這與一般國家一被調降信評所產生的情況不一樣。

她進一步陳述,至於美國GDP不高等等情況,是預期中的,而美國的經濟的問題,成長、恢復不像外界希望的那麼高,對台灣的影響就是出口,尤其是電子產業等等,因為出口到美國,當然會受到一些影響。

據此,她強調持續推動出口及內需雙引擎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擴大亞洲區域間的貿易的重要性。

她說,台灣過去10幾年的經濟都是靠出口,比較多出口到大陸,產業間垂直整合後,最終出口到歐美,因此2008年歐美景氣大幅下滑,台灣首當其衝,因為當時經濟成長力道幾乎全靠出口。

她強調,所以積極推動出口跟內需雙引擎的經濟結構轉型,台灣去年內需投資成長32.5%,應是亞洲最高,且去年經濟成長率10.88%,裡面有7成是靠內需,不是靠出口;今年內需要持續,若落回單引擎,運命就比較會繫在別人手上。

她並說,還要分散風險,不要像以前,即亞洲各國往來,都將產品賣到歐美,尤其電子產業、塑化業;應該要促進亞洲各國之間最終產品在彼此之間銷售,招商不光是吸引別人來投資,並要擴大區域間的貿易,例如康師傅及到泰國製鞋,都是在亞洲銷售,台灣要主動出擊,由政府帶著企業到亞洲各區擴大貿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