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水墨畫家

《神合貌離》沈以正創作選(三)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

沈以正,字持之,江蘇武進人,1933年生,是國內知名學者與藝術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研究推廣組主任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一九八七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個展。曾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興文藝獎章、全國美展邀展、海峽兩岸邀展、炎黃美術館北京展、洛杉磯雷根美術館收藏。著作有《人物畫法一、二、三》、《敦煌藝術》、《婉麗.典雅.金勤伯》。二OO五年三月於中華大學藝術中心雙個展,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博物館雙個展。曾擔任為〝藝文薈粹〞雜誌總編輯,曾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興文藝獎章。在漫長的研究與創作中,有著精湛的成果與卓越的貢獻。

以下圖片皆摘錄於《神合貌離》沈以正與夫人羅芳的50年創作展,以饗愛好水墨畫的大紀元讀者。


行到水窮處, To the End of the Road, 2002, 120×60cm, 尋勝探幽是君子愛戀山水 鍾馗即高士化身(圖片:作者提供)


聽濤圖, Listening to the Big Waves, 2005, 126×68cm, 以分割法分畫主題 鍾馗聆享山水泉瀑之樂(圖片:作者提供)


取火圖, Keeping Warm by the Fire, 1992, 81×60cm, 四圍陰霾 融光影於水墨情趣中(圖片:作者提供)


野火, Wild Fire, 2006, 62×84cm, 野火燎原鍾馗持劍穿越 將古人畫法以現代觀念詮釋(圖片:作者提供)


春日行, A Spring Day Ride, 1998, 69×92cm, 春寒峭冷山梅迸發 鍾馗扙劍巡迴林間(圖片:作者提供)


力田, Hoeing the Fields, 23×27cm(圖片:作者提供)


春遊, A Spring Outing, 23×27cm(圖片:作者提供)


閒坐, Unoccupied, 23×27cm(圖片:作者提供)


玉缸春酒, Jade Jar with Spring Wine, 23×27cm(圖片:作者提供)


龍王禮佛, Dragon King Salutes Buddha, 23×27cm(圖片:作者提供)


賞月,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Moon, 23×27cm(圖片:作者提供)


夜遊, Riding a Horse at night, 23×27cm(圖片:作者提供)


折花, Bending Flower, 23×27cm(圖片:作者提供)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陳秀媛台灣基隆報導〉基隆市政府前秘書陸文毅現代水墨「自然多變化」個展,5日下午在市府藝廊開展,市長張通榮、議長黃景泰、社大校長杜中環及多位市府員工皆出席開幕茶會。
  • 在銀行界工作20載的吳瓊娟,因被水墨畫感動而與藝術結緣,直到5 年前退休才投入繪畫創作。當過事業女強人、2 個女兒的媽,現在的吳瓊娟做自己,也從藝術中找到人生價值。
  • 2011年春,《神合貌離》—沈以正、羅芳攜手50年創作展於臺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辦。 羅芳教授是台灣優秀的水墨畫家,沈以正教授則為中國美術史權威學者,也是知名人物畫家,二人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五十一級的同班同學。在校時先後受金勤伯、林玉山、溥心畬和黃君璧、廖繼春等師長的教導,又同時師事吳永香老師習山水,畢業後結縭。 沈教授因研究美術史多年,故能縱貫至今,從揣摩古人筆法中得到精髓;用筆剛健挺拔,墨法結構紮穩,在濃淡虛實的運用間,極富詩意,其創作尤以人物山水見長。展現師於古兒不囿於古的獨特風格。
  • 沈以正是國內知名學者與藝術家,在漫長的研究與創作中,有著精湛的成果與卓越的貢獻。
  • 沈以正,字持之,江蘇武進人,1933年生,是國內知名學者與藝術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研究推廣組主任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一九八七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個展。曾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興文藝獎章、全國美展邀展、海峽兩岸邀展、炎黃美術館北京展、洛杉磯雷根美術館收藏。著作有《人物畫法一、二、三》、《敦煌藝術》、《婉麗.典雅.金勤伯》。二OO五年三月於中華大學藝術中心雙個展,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博物館雙個展。曾擔任為〝藝文薈粹〞雜誌總編輯,曾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興文藝獎章。在漫長的研究與創作中,有著精湛的成果與卓越的貢獻。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