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慶抗癌倡議10年 盼更多癌症經費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大紀元2011年09月26日訊】(大紀元紐約訊)「我可以看見孫女的出生」、「我可以參加小兒子的高中畢業典禮」、「我可以每天晚上與家人共進晚餐」。這些生命見證歸功於許多癌症研究的成果。9月23日上午美華防癌協會、以色列醫院研究員Lara Dhingra博士、皇后區圖書館健康網,以及癌友在法拉盛圖書館舉辦座談會,慶祝隸屬於美國癌症協會之下的抗癌行動聯盟(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ncer Action Network) ,推動立法倡議10周年,同時討論癌症研究經費的重要性。

美華防癌協會會長楊明德表示,自1970年中期,癌症5年的存活率增加到50%至68%之間,自1991年,患癌與癌症死亡率逐漸減低,這些進展可歸功於國家健康機構,提供長期經費,資助實驗室的創新研究,協助地方醫院∕診所的患者服務。換言之,聯邦政府的錢是直接用來支持全國醫療大學或癌症中心的研究,包括紐約市的各癌症中心。因此,若是聯邦政府癌症研究預算減少,會影響到癌症服務的發展。

以色列醫院研究員Lara Dhingra博士說,目前進行一項有關華裔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研究,是由美國癌症協會所贊助。研究發現,華裔占有高比率的消化系統癌,通常被診斷出時,已經是後期階段,會面臨疼痛的比率更高。例如被研究員採訪過的華裔患者中,有921位(約26%),因為癌症疼痛而造成普遍的痛苦症狀,包括睡眠困難 (15%)、疲勞 (15%)、劇烈疼痛(14%)。

Dhingra博士表示, 此項研究,是與華埠社區幾位血液∕腫瘤科醫生合作,例如林堅銳醫生、蔣威廉醫師,以及以色列醫院亞裔服務中心,希望能發展、測試一套疼痛與症狀介入管理,以幫助患者與家屬,走過抗癌路程。

美華防癌協會患者家屬服務主任劉潤霞提到,很多人認為疼痛管理對癌症病情似乎無直接關係,其實,癌友常常會面臨到病情所導致的身體疼痛,間接影響心理情緒,若是能經由研究出好的藥物或其他方式以減低疼痛,亦能提升患者存活率的意識與戰鬥力,減低死亡率。

即便抗癌路程有極大的成就,然而,每天還是有1,500人死於癌症,每年幾乎是570,000人。抗癌行動聯盟呼籲國會,同意提供更多的經費支持癌症研究,減低患癌率與提升存活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