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甚麼後悔上大學时拿全A

喬恩‧莫羅(Jon Morrow) / 編譯:方平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9月28日訊】【译者注】本文摘選自喬恩‧莫羅(Jon Morrow)的博客:「賺錢話題」。亞裔父母總是鼓勵孩子用功讀書,從小培養了孩子拿全A成績的良好習慣。對於時有聽聞的美國大學「派對文化」,也不免擔心。總希望好不容易上了 名校的孩子,可別「變壞」了。我們也許不贊成25歲的喬恩‧莫羅「向錢看」的價值觀,但是他誠實的告白,讓我們一窺大學中「好學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也能反思一下,追求好成績之外還該鼓勵孩子發展甚麼樣重要的人生技能。
  
上大學時,曾經因為過度用功拿全A幾乎害死自己。畢業時,我一共拿了37個 A和3個 B,平均分數(GPA)是 3.921。當時,我還以為自己的未來炙手可熱。現在,我懷疑全是浪費時間。請聽我的解釋:
  
第一,從來沒有人問起我的GPA
  
人們對我說優異的GPA能為我打開所有門路。但你知道嗎?畢業後,我有過無數面試經驗,共曾獲得14個工作機會;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問起成績。他們更喜歡我的學生自治會經驗、擔任會長或參謀等等。我曾創立一個擁有200名志工的廣播電台經歷,給老闆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我猜想,「財富 500」公司的招聘人員也許會問起。但老實說,我不認為公司老闆情願錄取全A生,也不僱用擁有 5年相關工作經驗的熟手。旗鼓相當的狀況,也許有那麼點兒作用,但一般情況,還沒見過這麼重視成績的僱主。
  
第二,我簡直沒睡覺
  
除非你是個超級天才,想獲得 37個 A極為艱辛。我當時的狀況,其實是偏執。任何微小作業,成績只要少於A+都不是我能接受的。每星期,我鑽研60到80個小時,成績如不到班上頂尖,那麼下一周我就用功100小時。
  
從大一到大三,每個晚上平均睡眠大約六小時。大四時,每晚只睡大約3到5個小時,甚至週末也是如此。每個晚上我喝2公升的汽水和2-3瓶能量飲料,就為保持清醒。不僅極不健康,也毫無趣味。
  
第三,95%的所學我都忘了
  
主修英語文學、副修傳播理論的我,選擇這兩個科目為的是為了學會說和寫。這兩項技能,我認定能裨益我後半輩子。老天!我真是愚蠢的。相反的,所有我的時間都花在閱讀古典文學和背誦古詩,學習偽科學的傳播理論。兩個主修沒一個管用,我已經忘了至少95%。
  
我猜想,大多數大學畢業生都是如此。請告訴我,每星期花上60到80小時學習隨學隨忘的東西,有何意義?
  
第四,我沒有時間交朋友
  
參加學生自治會並運作一個廣播電台,我確實大有機會建立廣博人際網 ── 但我沒有時間。在自治會工作和學習夾縫中,我得排定與人交往的優先順序,只有對我最有助益的人,我才交往,這樣使我的人際關係變得極為狹窄。
  
有些事情你無從通過學校習得。大學不是個進入工作環境的訓練場,能助你搞清楚你是誰、和別人之間如何聯結。你得自己開發社交技巧,和一些可能是你的後半輩子同事的人們建立關係。
  
如果可以重來一遍,我想少花些時間在圖書館、用更多時間參加聚會。我希望擁有50個朋友,而不是3個。別人看我會是「認識每一個人」的傢伙, 而不是「班上最聰明的傢伙」。不僅因為這樣更有樂趣,而是因為現在我會是多數人的朋友,有機會運用他們在過去4年裡發展出來的人際網絡。
  
第五,工作經驗更有價值
  
回顧過去,我每星期就該花個20-30小時在學業上,拿個B就好。視所選課程難度,每星期當能空出30-70小時。想到拿這些時間,我能完成多少事情,也只有搖頭嘆息!
  
畢業生最缺乏的就是相關工作的經驗。如果想當一位自由作家,你最好開始為雜誌寫文章、在出版社見習,這比為全A奮戰得甚麼都顧不上好太多了。這些經驗會讓未來的僱主更看重你,而其結果通常是在你支票上加個幾位數字。
  
想上研究生院的人呢?
  
如果你想拿個碩士學位、上法學院、成為一名醫生,你會需要37個A來擠進最好的學校。對於我這長篇牢騷,只要你能確保完成目標,也可以放心地置之腦後。我原來想上法學院,後來發現那會是個悲慘的職業生涯、而實際能賺得的也少得很。結果眼看著我這些好成績,都要浪費了。
  
最後的問題
  
「大學期間,你最有效的時間運用是甚麼呢?」如果你非要在長春籐聯校拿到更進一 步學術學位,你儘可以苦讀,直到眼珠子都掉出來,睡在圖書館桌上的的生活方式是完全站得住腳的。然而,如果你的理想是獲得一份工作,盡可能賺最多的錢,那麼好成績幫不了你的忙,這和你的老師、家長相信的不一樣。你得在大學時花著你父母親的血汗錢,和有力量的朋友交往,並開始為自己塑造一個「殺手」簡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學年開始,美國各地大學和學院處處可見中國新生的面孔。數據顯示,中國留學生是所有國際學生中增長數目最大最快的。業界人士表示,美國經濟蕭條促使美國大學大量錄取中國留學生。
  • 【大紀元2011年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月諦多倫多報導)9月25日,新唐人電視台在多倫多舉辦「北美教育展」,針對眾多加拿大的莘莘學子希望就讀美國名校的願望,資深教育專家介紹申請美國大學的竅門,從而提高申請成功率。令華裔家長表示有收穫。 對於如何申請美國大學,國際教育服務機構Princeton Review主管莫瑞特(Blaise Moritz)分析了一些多倫多學生未被錄取的原因。他說:「美國約有4000所大學大專院校,是加拿大的40倍。90%以上多倫多學生都申請『最受歡迎的』30所學校(包括8所長春籐盟校與紐約大學),導致這些學校非常挑剔,只錄取7%或更少的申請者。」 莫瑞特表示,很多申請者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挑剔的學校往往比較嚴謹、教學水平比較高、知名教授比較多,其實不一定。一些學校錄取率很低的真正原因是申請數量遠超過校園容量,比如某間名校大一教室只能容納500人,但收到3,000多份申請。專家建議,如果孩子申請其他學校,入學幾率會高很多。
  • 我在和時間拔河著,在一次一次的問題中,我不斷修正、檢討自己的方法......
  • 脾氣與習慣要好,雖非一朝一夕,但是媽媽教我的許多待人接物的方法,是影響我最深的人。
  • 俗話說:「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人生中吵架是難免的,但如何原諒對方,低頭認錯是讓友誼永恆的不二法則。
  • 看著阿公年紀漸增、皺紋漸長、聽力漸衰,我知道我能跟阿公互動的日子可能不多了,我覺得我不能錯過「與阿公聊天」這件事。
  • 我以前也是個晚睡晚起的不良習慣者,追劇、打電玩,書沒念就算了,臉也長了痘痘、黑眼圈也出現了,情緒也很差......
  • (Frederick M. Brown/Getty Images)
    邁利斯說,自己可以證明愛因斯坦和史蒂芬·霍金對宇宙起源的認識是錯誤的,對他們的一些科學發現,他並不認同;霍金等一些科學家稱自己是無神論者,他對此尤其不能苟同。
  • 來自美國喬治亞州的17歲女孩喬丹.尼克松(Jordan Nixon),外表沉穩內斂,現實中卻是位成績驚人的「學霸」,近日,她打破了學校有史以來錄取最多大學的紀錄。
  • 台灣大學學測25號公布成績,其中桃園市1名高中生取得5科75滿級分的優異成績。他的擇校目標是攻讀醫科,立志將來做一名無國界醫生,奉獻偏鄉,救助疾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