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教師布袋戲教學 弱智生開竅

font print 人氣: 14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9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就讀國小3年級的陳致宇,寒暑假會跟著民俗技藝老師廖啟泉走廟會演布袋戲謝神,不論是打燈、音響、噴煙霧等種種舞台效果,都難不倒小致宇。而這位年紀最小的徒弟,廖啟泉說,「我估計他在5年級,就有能力獨當一面了」。看著眼前這位手腳靈活,口白抑揚頓挫的陳致宇,4年前,其實還只是位腦部缺氧,智力發展遲緩的弱智生。

「用永不放棄的真心,才能引導與改變他」。5年前剛搬到台中大雅開設民俗療法,廖啟泉說,一日一位眼神往上吊、粗暴無理的小孩衝進家中,為了敦親睦鄰,就未大聲喝叱他離開,但真正用愛心接納的是身旁的太太。廖啟泉說,太太用完全的包容面對這個無法控制的小孩,真愛觸動致宇的心靈,也就這樣無意間開啟致宇學習布袋戲的另一扇窗。

小致宇現在能熟練的的操弄著生、旦、淨、丑各種角色,口中發出北京腔的口白,顯得溫文儒雅。「這樣扮仙謝神的戲,一演就是2個鐘頭。」廖啟泉在4年前發現致宇聽到布袋戲錄音帶後,就會露出的專注與興奮的表情,於是有了教學的想法。

為了引導這位情緒不穩定的小孩,廖啟泉先約法三章,首先要改變的是態度,從對人有禮貌開始,接著要求他每天要做完功課,才教他學習布袋戲,一旦達到學習目標,就送一座布景戲臺。而為了讀懂劇本,小致宇甘心認真學認字,更學會做好孩子的道理。

經過廖啟泉夫婦多年以興趣入門引導致宇,如今致宇已經從特教班進入只需國英數三科特教的班級。小致宇媽媽慶幸小孩找到貴人,她說,小致宇現在情緒變的穩定,有禮貌,願意接受大人的教導,這是最開心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2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為幫助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蓋建晨曦學園,一群科學園區科技人的太太,10幾天前開始即每天到仁啟中心幫忙貼磁磚畫,14幅不同圖案的磁磚畫,是要幫助弱智生識別教室,她們的舉動也溫暖了仁啟中心的夥伴。
  • 弱智生做竹掃把網拍熱賣花蓮縣安德啟智中心製作竹掃把,從紮開始嚴謹認真。(記者邱顯明攝)花蓮縣安德啟智中心製作竹掃把,從紮開始嚴謹認真。(記者邱顯明攝)
  • 為孩子在兒童照護機構註冊之後,你可以做一些事情幫孩子計劃一個積極且成功的開始。
  • 新澤西自閉症
    作為父母,如果您的孩子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或被診斷為自閉症,您會投入更多的精力。除了為他們安排醫療護理和治療外,這裡將為您提供簡單易行的日常安排貼士,讓您能在更好的照顧孩子時,也照顧好自己。
  • 和健康孩子相比,殘障兒童在就學方面往往面臨更大的挑戰,其中包括可能被學校拒收。不過,只要家長用心,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並把握好溝通方式,就能幫助自己的孩子受到優質教育。
  • 音樂對特殊兒童生活的影響可說是非常巨大,對於那些有交流障礙的孩子,音樂是一種很好的療法和教學方法。近日一支熱傳的溫馨家庭影片,就顯示了音樂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 最近,一位老師表達了他對於現代教育理念中「不惜一切代價」讓殘障孩童上普通學校的疑慮。雖然他的學校支持這一「包容」理念,並且積極給予實施,但是這讓他在管理班級時遇到不少困難。
  • 美妙的音樂,聽著聽著,不期然的,心情就飛揚起來。在我們恣意享受這份美好的當兒,殊不知它卻默默承載著一項任重道遠的使命。像復健科裡的復健器材一樣,音樂是一項深具潛力的治療工具。
  • 每年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總是會看到許多充滿感謝和歡笑的溫馨場面,而越來越多學校甚至把畢業典禮辦成一個屬於全校師生和社區互動的嘉年華會。今年美國拉斯維加斯一所特教學校約翰米勒中小學(John F. Miller School)結合社區資源,送給五位身障畢業生一個終身難忘的畢業典禮,過程中充滿愛、歡笑與感恩的淚水。
  • 身邊有孩子哭鬧,總是件煩心事,特別是在滿員的國際航班上,陌生小孩的啼哭就更惹眾人嫌了。15分鐘後,一位陌生女乘客站起來走過去,她的秘笈即刻生效,讓全機艙的人都驚歎不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