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元智通識課教您思考咖啡背後的代價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建霖台灣桃園報導)喝上一杯咖啡是現代生活裡一種生活模式,繁忙的都市叢林裡咖啡店招牌林立,隱身於巷弄內的咖啡店也出現了高朋滿座的盛況,咖啡似乎已成為上班族的必需品。我們買下一杯所費不貲的咖啡時,卻鮮少有人想到後面的產出流程。相對於手上那杯香醇的咖啡帶給我們的滿足感,產地的農民受到剝削的事實卻是大多數人所忽視的。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楊長苓所授之環境與生態課程,邀請狄恩.賽康(Dean Cycon)蒞校,與同學分享手中拿著的那杯咖啡背後的代價。此演講全程採英文方式講授,希望能讓元智學生透過咖啡,來瞭解全球化趨勢脈動;藉此提升學生語言能力與思考層面之水平。

狄恩.賽康是美國一位專注於原住民議題的人權律師,後來成了一家擁有公平貿易和有機認證的咖啡烘焙商「狄恩豆子」咖啡公司的創辦人兼老闆。捨棄了高薪且安逸的工作,狄恩投入原住民人權運動及第三世界發展工作已達二十五年之久,他親身走訪各個咖啡產地,並成立了一個非營利組織「咖啡兒童」和全球第一個由烘焙商組成的「咖啡合作社」。他深信,以賺錢為本的營利目標不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目的,以正向的經濟活動,為第三世界帶來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上的改善,才是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狄恩.賽康表示,買一杯上百元的咖啡,在中南美洲的咖啡產地,商人自農民手中收購的咖啡豆價格卻是一磅只有二十分美金,買低賣高的情況在這個商品鏈中不斷地惡性循環。中南美洲農民賣出咖啡豆的價格決定權,竟掌握於遠在北美紐約期貨市場中的商人手裡,決策者由上而下的控制了商品的價格,以眼前自身的利益去做決策,依照供需法則做決定,絲毫沒有考慮到幾千萬公里遠的農民生活狀況,以及當他們種下每顆種子卻不曉得當年收成狀況與收購價格時,內心是多大的不安。

對社會最有利的發展模式是由下而上,親自進入社區去聽、去問、去做,以了解當地人的需求,這樣的草根性模式引領他足跡遍及中南美洲、非洲,甚至到了台灣。

楊長苓表示,全球最昂貴的咖啡產自最貧窮的人們手中,這是令人心酸的一個事實,除了剝削之外,在美國某些地區禁止使用且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化學農藥,商人卻將其出口至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咖啡產國。難道教育程度較為落後的開發中國家農民,就應該接觸受汙染的土地、食用受汙染的飲用水嗎?這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