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上行下效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61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上(1)為(2)之,下(3)效(4)之。(《語本漢•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

【註解】
(1)上:在上位者。
(2)為:做。
(3) 下:在下位者。
(4) 效:傚法。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宰相晏嬰,時常勸諫景公,但是自從晏嬰死了之後,就沒有人敢當面勸諫景公了,因此景公時常覺得心中很苦悶。

有一天,景公設宴招待朝中文武百官,席散後,大家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景公射出一支箭,不管箭一出有沒有射中箭靶,百官都是高聲喝采,說著一些稱讚的話。

事後,齊景公對他的臣子弦章提起這件事來。弦章對景公說:「王啊!會發生這種事也不能全怪那些大臣,古人不是有句話說:『上行而後下效。』王,您喜歡吃什麼、穿什麼,群臣也就喜歡吃什麼、穿什麼啊!如果王,您也喜歡別人奉承,自然而然,群臣也就會有這種奉承別人的習性了。」

景公聽了這些話,認為很有道理,想到已經好久沒有人跟他說過這些規諫的話了,心裡一高興,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

弦章看了,直搖頭,說:「一般奉承大王的人,就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也拿了這些賞賜,那我弦章豈不也成了逢迎拍馬的小人了嗎?」因此,他並沒有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

後來,「上行下效」便用來形容領導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會受到影響,也跟著怎麼做。因此領導者的作風行為是相當重要的,弄不好,整個國家的人民都會跟著傚法呢!

【討論】
(1)齊景公原本有一直言敢諫的忠臣是誰?
(2)景公對臣子弦章說出什麼苦惱?弦章又是怎麼回答景公的?
(3)弦章後來並沒有收受景公給他的賞賜,請你說說看這個故事給你什麼樣的啟示?

【造句練習】
例:在上位者不誠信於民,往往就會產生上行下效的結果。
例:做父母的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所謂「上行下效」,家中的孩子可是會一點一滴的學起來的。

【相似成語】
風行草偃

【課後時間】
請你想一想下列哪個成語是褒義詞?
( )上行下效
( )上下其手
( )口蜜腹劍
( )先見之明

【參考解答】
( )上行下效--含義常用於否定句。
(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
( )口蜜腹劍--形容一個人嘴巴說的好聽,而內心險惡、處處想陷害人。
(ˇ )先見之明--有事先預見結果的判斷力。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應當顧全大局,而不在細微末節上錙銖必較,才能從宏觀中,取得較易成功的抉擇。「大德不逾閒」就好比在江河裡游泳,順流而游,游得就快就輕鬆,逆流而游,游得就吃力。
  •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堅守自己的志向,有疑問要切實的問清楚,從淺近的地方去思索推究,仁德便在其中了。」
  •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堅守自己的志向,有疑問要切實的問清楚,從淺近的地方去思索推究,仁德便在其中了。」
  • 子張問:「什麼叫四種惡政呢?」孔子說:「不經教化便加以殺戮叫做虐;不加告誡便要求成功叫做暴;發令遲緩,到期卻不寬假叫做賊,同樣是給人財物,卻出手吝嗇,叫做像做小官員般的小氣。」
  • 子張說:「士遇見危險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居喪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否哀傷,這樣就可以了。」
  • 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在各種製作的場所,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以求得一切道理。」
  • 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一位君子;不知道禮儀,就無法立身於世;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辨別別人的好壞。」
  • 古代帝王所重視的四件事: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待下就能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民眾的信賴,做事勤敏就能取得成就,施政公平,人民便心悅誠服。
  •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一樣。他犯的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著他。」
  • 子夏說:「每天學到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每月溫習一下我所學會的,不把它忘記,這樣就可以稱得上好學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