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君子學以致道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371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子夏曰:「百工居肆(1)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2)其道。」(《論語·子張第十九》)

【註釋】
(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業的工匠。肆,古代社會製作物品的作坊。
(2)致:極也。

【語譯】
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在各種製作的場所,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以求得一切道理。」

【研析】
學習並不是讀書人的專利,事實上,打從人一出生便脫離不了學習。學習不但可以增進生活基本常識與技能,其實,學習還可以涵養一個人的道德。因為,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有順境,也有不如意的時候,如果能在其中思考自己的人生態度是否應該做適度的修正,那麼,生命將更加飽滿與豐碩。所以,百工透過學以「成其事」,君子透過學以「致其道」,便能解釋學習的重要性。

【延伸思考】
1、俗話說「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你可以舉例嗎?(古今不限)
2、文中提到「君子學以致其道」,在你學習的過程中,是否有相近或相同的體悟?

* * *
【相關資料】

賣油翁的故事

康肅公陳堯咨,他非常善於射箭,他的箭術在當時舉世無雙,無人能出其左右的,他對此也相當的自豪。有一回,陳堯咨在自己的園圃裡頭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先生,放下了挑著的擔子,站在一旁斜眼不經意的看著他。過了好一陣子,賣油翁都沒有要離開的意思,賣油翁看見陳堯咨射出的劍十支能中八九支,也只不過就是微微的點頭稱許。

陳堯咨看見這位老先生似乎不太佩服自己的箭術,就開口問道:「你也會射箭嗎?難道我的箭術還不夠精湛嗎?」老先生只是笑笑說:「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嘛,不過就是熟能生巧罷了!」陳堯咨聽了這話氣得不行,他說:「你憑什麼輕視我射箭的武藝?」賣油的老先生笑笑說:「就憑我賣油的經驗,就能說,你的箭術不過是玩熟了之後的成果。」說完他就拿出一隻葫蘆放在地上,葫蘆口上還放了一枚銅錢,以前的銅錢中間都是有個孔的。然後他就用杓子舀了油,慢慢的從站著的這個高度,把油倒進葫蘆裡頭,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完全沒有沾濕銅錢。在表演完這一招之後,老先生說:「我這點手藝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訣竅,就是熟能生巧而已!」

陳堯咨在見識了賣油翁的本領之後,什麼話也不說也不氣憤了,只是笑笑的打發賣油翁走了。陳堯咨以後不敢再隨便炫耀自己的本領了,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懂得適度的謙虛,才能夠贏得別人善意衷心的建議,進而使自己的境界更加向上提升。

【課後作業】
從《賣油翁的故事》中你體會到什麼道理?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說:「侍奉君子時,容易犯三種過失:還沒有問到你的時候就說話,這是急躁;已經問到你的時候你卻不說,這叫隱瞞;沒有看清君子的臉色就輕率發言,叫做瞎眼。」孔子說:「巧言亂德」,即花言巧語會敗壞人的道德。孔子最反對巧言狡辯的人。「恂恂便便,侃侃誾誾」是孔子說話的準則。
  • 孔子說:「對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種,對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種。喜好以禮樂節制舉動,喜好稱道人的好處,喜好多交賢友,都是有益的。喜好侈肆縱樂,喜好惰慢遊蕩,喜好耽溺逸樂,都是有害的。」
  • 孔子說:「不屈折自己的志節,不使自己的身體受辱的,這就是伯夷、叔齊的處事態度吧!」批評柳下惠、少連說:「犧牲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然而他們說話切中道理,行為合乎思慮,但也不過就是這樣罷了!」批評虞仲、夷逸說:「隱居獨善,但合乎清高;放肆直言,但可稱得上合於權宜。」又說:「我和這些人不一樣,只要依道義去做,沒有什麼可以,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 柳下惠當獄官,三次被黜免。有人說:「你為什麼不到別的國家去呢?」柳下惠答說:「我用正道事人,到哪裡不會被黜呢?如果我用枉道來事人,又何必要離開祖國呢?」
  • 一條扁嘴鯰魚與一條藍鯰魚體型不相上下。兇猛的扁嘴鯰魚死死咬住了藍鯰魚的頭,扁嘴鯰魚吞不下藍鯰魚,藍鯰魚也掙脫不了扁嘴鯰魚的嘴,兩條魚就這樣僵持浮上了水面。最後,兩條魚可能都會成為人類餐桌上的美餚。
  •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麼這麼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 儒家認為,即使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要能做到「獨善其身」,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孔子便是這樣一位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承擔社會責任的心,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他才與自己的弟子們不辭辛苦地周遊列國四處呼籲,為天下太平而努力,這是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 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在古時候的家庭中,如果父親是當鐵匠冶煉金屬的,他的子弟因為從小看慣了這種熔合的技術,所以比別人先學會用獸皮縫合成袍裘,以作為日後學習的基礎;同樣的,一個造弓的能手,他的子弟也會先學著用竹、柳等柔韌的物品來編製畚箕,為將來造弓踏出第一步。
  • 袁盎,字絲,西漢時楚地人。他的父親以前曾與強盜為伍,後來搬到安陵定居。在呂後時期,袁盎做過呂後侄呂祿的家臣。後來漢文帝即位,袁盎在哥哥袁噲的保舉下,得以擔任中郎的官職。
  • 趙高是個生性貪詐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篡奪秦朝大權。秦始皇去世後,次子胡亥繼位,即秦二世,趙高則當了丞相,可是趙高根本不把胡亥放在眼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