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

一竹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喜歡凝望,凝望一片遼闊的水域,或是一片空曠的土地。這種喜歡是從中學時代開始的,是從我學會了獨立思索生命開始的。我想,那大概就是「人生識字孤獨始」的一種味道吧。

那時,在家鄉的小城,有一座人工湖,湖雖然不大,但當我在郊遊第一次見到她時,還是欣喜不已,因為她讓我第一次有了天地之大的印象。望著寬闊的湖面,內心油然升起一種寧靜,一種親切:漫野的山花,偶有幾隻水鳥,還有二三垂釣者,竟似一幅在哪裏看到過的畫:簡潔、明澈、悠然。一個人坐在這樣的水邊,望著這一切,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於是我有了一種奢望,希望自己常常可以去那個水邊坐一坐,去想一想屬於我自己的問題--那時我正在苦苦思索著一個我這樣的年齡很少有人思索的問題:人,為什麼活著?

後來上了大學,我又尋得另一處人生的開闊地--春江之畔。在現代的腳步還沒有踐踏到那個江畔的時候,江岸兩邊很寬闊,春天來時,不知名的小花小草靜靜的在微風中搖曳,褐色的小圓石在澄澈的江水中安然的臥著,粼粼微波盡處與天相接。每次坐在那裏,猶若那小小圓石,於江流中凝望高天流雲,我之凝望,那是在塵囂中凝望一種寧靜,一種淡泊。當冬日來臨,瑞雪紛飛之後,天地凝固成蒼茫的一片,那種開闊,一眼望盡,一覽無餘。我深切的感受著自己的渺小如微,感受到自己彷彿是一顆被遺落的種子,卻又不肯落地生根,總在遙望,總在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夠回到那個真正屬於我的遙遠的地方。

現在想來,喜歡遼闊、空曠、蒼茫,這種喜歡也許與景致無關,只是為了一種凝望。在凝望中,這個世界不再有擾攘紛爭,有的只是平和寧靜;心中不再有恩怨情愁,有的只是簡單包容。在凝望中,可以把自己凝聚成一種思想,這種思想,可以追逐長河落日的餘暉,品味大漠孤煙的蒼涼;這種思想,可以感受天地的真意,聆聽蒼穹的迴響。

喜歡凝望,因此嚮往著浩瀚與遼遠,嚮往大海、草原、戈壁……然而這一切我無法擁有。於是,我有了另一種凝望,凝望自己的內心,把那裏凝望成一片遼闊,一片空曠,一種生命本來的模樣……然後,有一天,我終將穿越這種凝望,回到我心靈的故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任一鳴洛杉磯採訪報導)神韻紐約藝術團5月7日在加州橙縣藝術表演中心的兩場演出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前來觀賞。畫家唐慧倩女士(Wai -Sin Tong Darbonne)就是其中一位。
  • 從基金經理到滿世界飛的外交官,所有人都在談論世界的重心正在轉向亞洲。而今,外星人似乎也將目光投向了亞洲。
  • 我常常想:為什麼一個人長大以後會變得越來越膽小?會變得越來越冷漠?甚至越來越勢利?……然後會在一個沒有星星的夜晚對著漆黑的夜空感嘆,我們為什麼越來越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 (shown)也許世界仍是魚龍混雜,但我堅信擁有美好心靈的人會看到聖潔和希望。
  • 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一段回憶引發另一段回憶的情況,但很難解釋這種現象。現在,美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神經生物學上的證據說,有相同背景的記憶互有關連,這就是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的基礎。
  • 當我們被誤解時,靜下心來想一想:其實,誤解也是一種緣、一種情,因為它更多時候就發生在最親近的人之間。不管我們被誤解時,有多麼的不快,我們都不要為了自己心中的一時痛快,把最美好的情感也一併丟失。如果那樣,我們失去的將是最美最寶貴的東西。
  • 古人說:「天地,君,親,師」,在中國古代教師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是被尊敬的。但是近代由於社會結構,以及價值觀的改變,教師的地位日漸低下,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使教師的工作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工作壓力益形增大。
  • 讀過曹雪芹《紅樓夢》的人很多,不過我不知道記得《紅樓夢》中的《好了歌》的人有多少。這首《好了歌》小的時候就能背下來,可是那時候並不知道神仙是甚麼,不太明白其中的內涵,可是像深有感觸似的,一字不差的背了下來,直到現在也沒有忘記。那首《好了歌》是這樣說的:
  •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喬布斯。 小喬布斯對美麗有最純潔的孺慕,對遊戲有最簡單的樂趣,對世界有最直觀的認識。 小喬布斯是色的世界中眾生原欲提煉出的共同人性:美麗、簡單、有趣,一如「蘋果」在伊甸園裡亞當與夏娃共享的原欲。
  • 一位藏人藝術家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竟然悄沒聲息地從被嚴密封鎖的境內藏地,冒險運出了20噸散發著家園氣息的泥土。他是一位年輕的流亡藏人、29歲的丹增熱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