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成功之路 你會選擇那一種?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曾經在上課時問學生們,如果有三種成功之路,你會選擇那一種?學生們洗耳恭聽,眼睛專注的直視著我。

我先說前兩種:「一種是成功卻又經歷磨難痛苦的過程,它的人生就是不斷的面臨痛苦、失敗,再努力以赴,再失敗,最後在痛苦中度過了一生,直到七十六歲病危。臨終時,按照世人的看法,他是成功了,但是生命也結束了!

第二種人同樣活到七十六歲,它的人生卻是歡樂而失敗的人生,經歷是歡樂的面對,歡樂的失敗,在歡樂的情境裡站起來,再失敗,最後在歡樂中度過一生,等到生命結束時,按照世人的評價,他失敗了,生命也結束了。」

我問學生們,你們喜歡那一種?

有很多人回答第二種,少數人回答第一種,有位學生回答的更妙,問我說:「老師,請問第三種呢?」

你真聰明,其實你明白我的心。我說:「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段歡樂的成功經驗,比如有同學月考進步神速,但大部分人會把這些快樂的經驗很快忘掉,只有少數人把快樂幸福的記憶延續一輩子,他們才是成功的快樂者,一生中也充滿了幸福美滿。」

你回憶以前孩提時代,學習走路時,就是一種快樂的縮影,快樂的跌倒,歡樂的爬起來,偶而不小心跌傷了,也很容易就忘記了,直到成功的邁開大步,迎接步步為營、昂首闊步的快樂歷程,如今,這些幸福快樂的黃金記憶依然在腦海中迴響嗎?

那位同學很快樂的回答:「嗯!所以我選擇第三種。」

沒錯,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不同,有人認為點點滴滴不是成功,可成功是由點點滴滴結合而成。有些人覺得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一些突破的成長,享受那份幸福快樂、怡然自得的喜悅就是成功!更有的人常常感受到自己浸淫在歡樂的成功喜悅中!

我們深信老子所說的話:「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真正成功的人懂得不斷超越自己,人生過程中稍微走偏了,歡樂的面對,快樂的改變,面帶微笑的繼續往自己的目標努力以赴,這樣的人生充滿了喜悅與幸福快樂,不是嗎?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點頭叫好。

沒錯,就算這樣心態的人最後沒有獲得社會上普遍認為的成功,然而在我的觀念裡,他也比那些醉生夢死、不思長進的人要快樂多了,至少,他的人生是歡樂的美好圓滿句點。

如此的人生觀就是豐富的、多采多姿的人生,雖敗猶榮,不是嗎?

「嗯!掌聲熱烈的響起,這真正說到大家的心坎裡,騷著癢處了,哈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共產黨人所謂「五不搞」,無非就是說,在黨專政的「如來佛手心」裡,憲政共和或民主共和,根本毫無希望。辛亥革命百年的中國,已經被中共改造為黨專政的「共和」中國。
  • 2011年是個熱鬧的一年。從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成功,到18天推翻穆巴拉克在埃及的30年統治,再到利比亞卡扎菲42年獨裁的終結,展望未來人們最關心的是,革命成功後,新上台的領袖們怎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不再步入專制獨裁的循環,當初的卡扎菲們不也是成功的革命者嗎?最後他們都淪為了獨裁者。如何才能讓舊體制下的舊人跟上時代步伐,成為新世紀的新人呢?
  • 【大紀元11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1日專電)法國研究人員找到可成功逆轉衰老細胞的方法。在試管實驗中,將衰老細胞重組年輕化,讓細胞重新分裂增生,找回生命力。
  • 覺得自己能力有限?覺得很多事是不可能的任務?到底要如何跨越那些重重的障礙取得成功呢?
  • 無薪假風暴讓許多人面臨中年失業的危機,但卻有人能化危機為轉機,47歲的顏小姐,8年前被電子廠裁員,整整哭了一個月,後來成功轉行當家事管理員,現在不僅有穩定收入,還利用閒暇時間當志工、唸書,找回事業第二春。
  • (大紀元記者李惠堂台灣屏東報導)經過多年努力,屏東縣在立委潘孟安自民國95年起協助向中央爭取建館經費,再加上地方配合款總計2千8百萬元經費興建「屏東縣立體操館」,15日落成啟用,未來將提供大學以下學生體操訓練環境。體操協會理事長朱壽騫表示,屏東有體操館,將來一定培育更多國手。
  • 近年來韓國的整容技術不斷發達,而韓國的傳統美容技術最初被世界認知,當從李玉圭1982年的獲獎開始。李玉圭在談到她的成功秘訣時說:「韓國人非常誠實而且積極,面對任何一件事情,都會一做到底,選定任何職業都很專一,直到成功為止。」韓國人的這種性格也打造出韓國特有的「專家文化」,李玉圭對美發技術的追求也是如此。
  • (大紀元記者李新美國達拉斯報導)神韻紐約藝術團於12月17日在美國達拉斯市AT&T表演藝術中心溫斯皮爾歌劇院上演第二場,劇場內熱鬧非凡,很多人組團來看演出,中華五千年文化再現神韻舞台,演出現場,掌聲、歡樂聲、喝采聲不絕於耳。
  • (shown)「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真正會取得最後勝利者,必定是姿態最柔軟謙卑的人。
  • 在這個家長要求孩子們成績必須名列前茅的時代,孩子就學期間常常只要專心課業即可,但出了社會,企業所要求是否也僅只如此呢?如何在這個弱肉強食的都市叢林生存下去?以下由在職場闖盪多年的前輩們,為我們做一番詳細的探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