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职场里的每一天都当作是投资

人生的重建课:职场里的投资(上)

卢苏伟

人气 102
标签:

关于工作 

毓婷终于考取了一所偏远学校的教师,她十分犹豫,该去,还是不去呢?去了,很可能就要留在偏远的地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家乡;不去,以后就更难有机会了。

“不要去问别人的意见,你要问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问自己什么样的工作会让自己乐在其中。”我这样告诉她。

为自己的目标,拚命冲刺

毓婷是我的读者。她几年前从大学毕业,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她要考取公务人员,但她没有信心是不是能考上。她对自己的未来十分徬徨,她希望我能帮助她渡过难关。

“考试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充满着煎熬。没有人可以确定,我的付出一定可以如愿。”

我在这几十年中经历了无数的考试,许多人看我大学毕业以后几乎“试试如意”,但我和每一个考生一样,在考前都充满着不确定感,只不过我很清楚,专注和信心是决胜的重要关键。

考前我毫无疑惑,觉得自己一定会考上,甚至预想自己的名次,考完放榜后,我的名次果然和我所预想的落差不大。

“决心、毅力、勇气,全力以赴,坚持到底。”

毓婷受了我的激励,全心全意的准备考试,她很幸运的考上了行政人员的普考。我记忆犹新,当时她又叫又跳,很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上榜的消息。她即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觉得未来充满着期待和希望。

但不到一年,有一天毓婷写了一封信给我,她告诉我,她对公务员的工作失望极了,她要离职。

她在信里告诉我,有民众不满她处理的公事,跑到她工作的地方来咆哮,用很难听的话羞辱她是社会的米虫。

她其实自觉没有错,但因有议员介入,主管把她叫到这位民众面前臭骂一顿,要她道歉。

她含泪向这位民众致歉,这位生气的民众还不肯罢休,要她以后眼睛睁亮点。
我约了毓婷见面,她迫不及待的告诉我她的委屈。

公务人员的挑战

“我不懂,当一个公务人员要这么卑微吗?”

毓婷认为自己依法行政,对这位民众也是很有礼貌的讲解,她做错了什么吗?

主管告诉她,当公务人员就要识时务,不要给长官和机关惹麻烦,她其实没有错,但错在她服务的对象是议员重要的亲信,而惹到这位议员,会让市长在议会质询时很难堪。

等第二次再遇到这位民众时,毓婷很谨慎地处理了,但即使很谨慎,却还是出了错。这位民众有上次的得意经验,就在众人面前教训她,并扬言绝对会让她做不下去。

毓婷把事情往上呈报,这位民众被市长请到办公室喝茶。

她的主管被训了一顿,直接交办她要怎么做。毓婷犹豫不决,她没想到当她惶恐无助时,竟然没有人援助她。

同事都装作不知道,因为很怕会惹火上身,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和自处。她从没有想过,公务员这份薪水会领得如此卑微和屈辱。

主管明确告诉她,当公务人员就是这样,不要死守法令,要知道变通,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万一出事谁负责?”

主管不给予毓婷任何回应和保证,但从主管的眼神中,她知道若出事,一定是要她一个人负责,因为她是这项业务的负责人。毓婷决定辞职,她不妥协。

“你做错了什么吗?为什么要辞职呢?”

回想毓婷是多么努力才取得公务人员的资格,为了这群趋炎附势、仗势欺人的人辞职,太不值得。

我相信毓婷的工作一定是一个具高度挑战性的职缺,在公部门通常补职缺时,都会把最具挑战和风险的职缺留给新人。

在公部门能秉公处理事情,不枉法,不徇私,绝对没有人能奈何你,而工作虽然辛苦和具有挑战,但一定能熬过去,只是毓婷是个既不配合又不听话的部属,市长和主管一定会想办法把毓婷换掉。

“我已经扬言要辞职了。”

辞职签呈还没有送出去,主管和首长也未核章前,其实都不算数。不用担心有人会嘲笑毓婷说话不算话,明天就大大方方继续去打卡上班,继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最多今年考绩拿不到而已,没有人能奈何得了毓婷。

“我不干了,这种没尊严、没原则的工作,我不做了!”

公务人员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毓婷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趁年轻,及早换跑道也是不错的。

职场新人,应该如何表现?

“你有什么样的规划呢?”

毓婷有修教育学程,她有教师资格,她想到学校当老师。毓婷之前因为花了几年时间参加教师甄试,都未如愿,后来才会参加公职人员考试。如果她走回头路,却又都不如愿,那还要再虚耗多久呢?

我比较建议她回到现在的工作,设法去适应这份工作,如果有机会,就参加教师甄试,这样会比较稳当。

“我觉得办公室的同事都很冷漠和自私。上班这几个月,都没有人主动关心我、协助我。这样的工作环境,我不喜欢。”

毓婷初入社会工作,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她没有想过一个职场新人应该很谦虚的求教,并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

一个自以为是的傲慢新人,有谁会想理她呢?在任何职场都一样,每一个位置,都有自己分内的工作,公部门更是如此。

每一个人经办的业务不同,工作繁简也不同,但责任是一样的。有可能已经自顾不暇了,谁还有能力去了解和协助别人的工作呢?除非我们是一个让人喜欢和肯定的新人。

如果我们很自私的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够了,不愿主动关心和协助别人,当我们有需要时,也不会有人理我们。

“任何职场都一样,大家都要‘互相’。”

“互相”是台语,意思是说,你今天付出什么给别人,别人就会为你付出什么。你用什么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态度对待你。

上班的每一天,都应该当作是投资,用珍惜和感恩的心,努力去付出关心给别人。在人际资产上,我们拥有的愈多,我们的工作就会愈愉快。

“我现在该怎么办?”

毓婷用不适的态度呛了主管,并扬言要辞职。她明天如何去面对这些不愉快的经验呢?

“今天如果联络得上你的主管,就私下去拜访他,向他致歉,并请求他协助你渡过难关。”

每个做主管的人,都有他的立场和难处,但主管通常不会拒绝部属的虚心求助,毕竟他也是一路从新人接受磨练才当上主管的,他会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去协助毓婷。

“可是我不欣赏他,我实在不想和他多说话。”@(待续)

摘编自 《总是拿到缺一角的奶油蛋糕──人生的重建课》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提供

相关新闻
快乐职场的十个行为准则(1)
快乐职场的十个行为准则(2)
快乐职场的十个行为准则(3)
快乐职场的十个行为准则(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