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垃圾場種蓖麻 變身生質能源作物區

人氣: 7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10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王鏡瑜台灣屏東報導)緊鄰高屏溪畔的廢棄垃圾場,最近變身為生質能源作物栽植試驗區,屏東縣政府與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合作,展開為期3年試驗計畫,希望作為示範教育,對日後台灣是否能夠推廣種植生質能源作物,具有關鍵性指標意義。

占地12公頃的生質能源作物栽植試驗區,16日啟動,由屏東縣長曹啟鴻、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晴賢、前桃園縣長許應深等人共同揭牌啟用。

原本荒蕪一片的舊垃圾場,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自9月中旬進駐整地,現已開墾4公頃種植箆麻,是國內第一座以生質柴油能源作物為主的試驗區,僱用了10多位在地居民種植。

計畫執行長鄧惠瑜博士指出,生質能源作物分為2種,一是可提煉生質酒精的作物,例如玉米、甘蔗等;另一種為生質柴油作物,箆麻即為其中之一,目前國內種植生質酒精作物較多,生質柴油較少,這座試驗區可提供國內栽植生質柴油能源作物參考,而且箆麻不只可提煉油脂,還可做為高級化工原料,用途廣泛。

鄧惠瑜表示,箆麻的生長期很快,大約4個月即可採收,平均1年可收成2次至3次,這座試驗區預計最快明年3月就有第一批收成,全部收成都將做為公益推廣使用,有興趣的農民可以前往試驗區參觀,基金會樂於與農民分享栽植技術。◇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