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泰雅口傳記憶再現 林明福清晰傳唱泰雅古語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2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 1930年生,現年82歲的林明福,是桃園地區唯一能清晰傳唱泰雅古語的長老,可說是臺灣大嵙崁溪流域泰雅族口述傳統的代表人物。除保有史詩吟唱的技能之外,更具有口簧琴及縱笛製作、吹奏的特殊技藝,在部落傳統文化急遽變遷及族語能力衰退的今日,更顯彌足珍貴。
[[2]]

林明福耆老(中)與年輕的晚輩合影(攝影:徐乃義/大紀元)

繼客家歌后賴碧霞後,獲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泰雅史詩吟唱之技藝保存者,桃園縣復興鄉泰雅族耆老林明福,成為桃園縣第二位榮獲「人間國寶」殊榮的藝師,不僅是桃園之光,更是代表國家對於其投注一生在保存泰雅傳統文化的最高敬意與肯定。

林明福技能皆傳承自祖父、父親及舅舅的親自教導與近身觀察學習,並透過在台服務的傳教士,學會使用羅馬拼音,以此方式將古調吟唱記下,矢志以傳承部落文化為自己一生的使命。林明福與三子林恩典、林恩成、達少‧瓦旦四人耕耘保存工作不遺餘力,除長年擔任教會傳道人之外,在鄉內部落大學以及臺灣原住民愛加倍文化基金會擔任泰雅語及泰雅文化教師,並經常性的受邀為各大學泰雅文化學術的指導老師、族語文化教材編撰委員及文物推廣者。

他透過羅馬拼音的方式教導後人學習泰雅古語,希望藉由積極保存「泰雅史詩吟唱」,恢復在地的傳統文化、豐富人文歷史的記憶,進而激發部落族人自我意識的覺醒,找回屬於部落自己的文化,使之傳承發揚。

泰雅族的史詩吟唱為口述歷史的一種形式,更是泰雅智慧的結晶、語言的精髓。藉由即興演唱的方式來訴說過往的遷徙歷史,或用以訓誡叮囑族人記取祖先經驗,故具有警惕約束、教化人心的作用,內容亦反映古昔生活型態或娛樂類型,在藝術上具有重要價值,更是口傳文學與歷史記憶的寶藏。

林明福獲得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肯定其為能吟唱泰雅遷移史詩的第一人,深具讓該項珍貴技藝得以藉此積極保存,再現泰雅口傳記憶,並使其永續綿延流傳之重要寓意。(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