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捨電視轉盈 日同業他山石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1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4日電)日立製作所(Hitachi Ltd.)退出電視製造事業後,財報由虧轉盈,足以向索尼和Pansonic等日本同儕證明,即使退出電視市場,事業仍大有可為。

日立8月宣布退出耕耘56個年頭的電視製造事業,這也是日立扭轉3年前空前虧損計畫的一環。

在日立任職達42年的社長中西宏明(Hiroaki Nakanishi)也決定退出液晶顯示器(LCD)製造和硬碟機事業,以達到每年削減成本約4500億日圓(57億美元)的目標。

電視事業委外代工,讓日立躲過南韓對手激烈的競爭和價格割喉戰,不致陷入Panasonic、索尼(Sony)和夏普(Sharp)等日本同業虧損日增的困境。

相反地,這家擁有102年歷史的製造商,受惠於印度電廠、歐洲高速鐵路以及中國大陸汽車零件的需求。

大和住銀投信投資顧問(Daiwa SB Investments Ltd.)基金經理人漥田真之(Masayuki Kubota)表示,「日立的決定,來得正是時候。」「日本在消費電子產品已經失去競爭力。」

夏普、索尼和Panasonic的股價,自2010年4月中西出任日立社長以來,已慘跌超過73%。

反觀,同一時期的日立股價上漲17%,市值也隨之膨脹至240億美元,幾乎是這3家消費電子製造商的市值總和。

日立旗下包括營造設備、軟體和升降機在內的工業產品,讓日立比對手更容易退出電視事業

日立消費電子部門占截至9月底止的季度營收約8.3% ,較4年前的12%減少。

索尼、夏普和Panasonic則有超過2/3的營收來自消費電子,能夠提振營收的替代選項不多。

BCN Inc.分析師道義一郎(Ichiro Michikoshi)表示,「Panasonic和夏普要擺脫電視事業大不易。」

曾是索尼元老,目前擔任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的長內厚(Atsushi Osanai)表示,「儘管如此,在其他公司思考該採取哪些行動,來遏止虧損之際,日立可作他山之石。」

長內指出,「不少日本公司即使虧損連連,也緊握著手上的事業體不放。日立的作法可供他們參考。」(譯者:中央社劉淑琴)

相關新聞
日立擬委外製電視機 不自製
日立三菱重工傳談合併旗下分支
東芝 日立 索尼將合組廠對抗台灣韓國
日立展新耳機 研究大腦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