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懂你的心

作者:Wainy Yang(台灣/ 國小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這幾天突發了一些事情,讓我對於教育學裡「溝通理論」有特別多的感觸。教育行政學者黃昆輝先生曾對溝通的一般原理分析如下:適應知識水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語意明確、因勢利導、互補作用、切合經驗、注意時效。因此,童安格所唱的〈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來想,若以對方的立場而言,應改為「其實我不懂你的心」。

以前我曾做過輔導諮詢工作,總結有2個溝通重點在生活上真的很好用,一個是「語意明確」,一個是「注意時效」。我們常會犯一個錯,就是話說得不夠明確、得體。因為怕說話不得體,沒有認真體會到對方的感受,得罪人卻不自知,所以說話越變越小心,深怕說錯話,但卻又導致意思不明確,反而造成更大的誤會。

另一個重點是注意時效,當下能解決的,馬上解決。有人說,衝突不能解決時,應先冷靜以對,暫不解決也是一個解決的方法,我也不反對這種看法。但如果是輕重緩急的問題時,當下便要做出最適合的決定。當下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承認錯誤,認錯不是吃虧,而是爭取更多時間找出解決問題的癥結點,獲得對方的諒解,事情也容易解決多了。當然還要注意,不可太固執己見,多聽聽別人的想法,多想想別人的看法,事事設身處地,這便是「把握時效」的重點了。遇到衝突,恰當的解釋和溝通是需要的,彼此溝通之後,對方才能更懂你的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阿古在讀後心得中寫到,「以前我想,別人有的東西,我也要有,所以我偷合作社的錢,偷家裡的錢去訂羊奶、買飲料、買自動鉛筆、請同學吃東西。我一直以為大家都不會知道東西是我偷的,結果還是被發現了。現在我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我不會再偷錢了。」
  • 學生行為問題輔導繁瑣卻有意義,真心與故事,讓人看到了孩子正向的轉變與他們美好的未來。
  • 近幾年來離婚率的攀升讓孩子們常得被迫提早適應大人世界的分離甚至願懟,小小年紀也可能要面對「選邊站」的無奈,信任與安全隨之被抽離,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多的焦慮與緊張。而他們也成為制式管教方法下黑名單的常見客了。這也成為許多行為偏差的青少年的兒童寫照。
  • 小強在類似單親的家庭中成長,母子離鄉背井到外地討生活,生活壓力不小,年紀小小的他懂得孝敬母親,勤做家事,功課也維持得很好,是個優點很多的孩子,不能以他在校的偏差行為來論斷全部。基於一顆柔軟的慈悲心,我願意花時間來導正他,慢慢找出他情緒缺口的來源,也希望自己不忘教育的熱情與初衷。
  • 拿起這張特別的考卷,看著孩子筆下美麗燦爛的蝴蝶,猶疑著是否要在考卷上打大紅叉,在分數欄內圈零,去否定一個天分在繪畫,不在國、英、數的孩子。
  • 彼得、小班、安迪是輔導室的常客,也是全校師長都熟識的問題學生。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來自破碎家庭,或是單親、隔代教養,或是住在寄養家庭。身為國小輔導主任的我,總覺得可以為孩子們的成長多做點事!
  • 悄然間,孩子們也變了,我不再為孩子們解惑答疑而勞累。瞧那一組組一對對,講得是那麼細緻耐心;作業的正確率越來越高;你看他苦口婆心的勸說那兩個楞小子,很快彼此擊掌合好;一片祥和安寧,學習、紀律、衛生、勞動無一不在變。到底緣何:還是愛心,是孩子們的愛心築就了我們這個安祥的大家庭。
  • 小芸一臉無辜到輔導室找我,說她有一件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覺得很煩。我請她坐下來說明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 忍字頭上一把刀,一時的衝動往往會帶來不可想像的後果。關鍵時刻,試著別讓那把刀掉下來......
  • 兒童節特別報導:「大樹計畫」關懷兒童從根(家庭)做起,落實兒童關懷,營造家庭溫馨,健全弱勢單親孩童的人格教育。為了防止社會亂象,改善社會治安,大樹計畫是我們社會的一個「希望工程」…社會需要更多這樣的人和團體的付出與關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