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紅樓 重悟真諦(二十四)

康熙皇帝和《紅樓夢》(三)

作者:宋闈闈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陵孝陵,就在南京。康熙皇帝南巡,每次路過南京,都會拜祭明孝陵。圖為孝陵秋季景色。(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02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接前文《康熙皇帝和〈紅樓夢〉》

及上文《康熙皇帝和〈紅樓夢〉(二)》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這剛剛從長城外來打馬而來,靠著武力奪得天下的滿族人,在漢人眼裡,自然,就不是正統的。在江南地界,溫軟山水裡養大的南方人,對於大清統治的剛烈反抗,城破人亡,頭可斷、不剃髮、不易服,追隨大明而去,這些仁人志士,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頁。而經歷了順治朝二十餘年的統治,在江南地界,民間依然普遍存有反清復明的志氣。

大明開國皇帝洪武帝朱元璋的皇陵,孝陵,就在南京。大明朝亡了之後,那些滿懷亡國之痛的士子,譬如提出「天下興旺,匹夫有責」的顧炎武這樣的讀書人,就矢志不渝,不仕新朝。新朝廷屢次開博學鴻儒科,招攬天下不肯出仕的宿儒英才、前朝遺民。曹寅尊為舅父的顧景星,與顧景星同宗的顧炎武,都在此列。然而,他們一律表達了布衣終老的志願。而顧炎武,一再被康熙帝的近臣,如熊賜履等誠意邀請,去主修明史。他很不識抬舉地表示:謝謝,但,不去。若是非去不可的話,就是逼老夫我提前去死了。

好吧,不去那就不去吧。可顧炎武跑明孝陵倒是跑得勤快,動不動就從客居的山西騎驢,一路到南京孝陵,去祭拜洪武皇帝,在孝陵前跪著,叩頭痛哭。祭拜完孝陵,顧夫子再攢點盤纏,又騎驢去往北京昌平,去祭拜明成祖的長陵,長哭長跪。顧夫子哭什麼?他哭的是漢人天下,改朝換代,剃頭蓄辮子,是亡國之恥,誅心之痛。每回拜祭皇陵,顧炎武都寫詩作長賦。​​《孝陵圖》​​《孝陵賦》《再謁孝陵》《閏五月十日恭詣孝陵》。「舊識中官及老僧,相看多怪往來曾。問君何事三千里,春謁長陵秋孝陵。」這樣的詩文,字字都痛,催人淚下。而顧炎武這般,在天下讀書人心裡,是廣有號召力的前朝遺民,真正有膽氣和脊梁骨的士子。這一祭一賦,哭亂了天下多少士子的心?

文武方門是南京明孝陵的第一道門。圖為文武方門上的匾。(Shutterstock)

所以,曹寅在江南,以新朝顯貴之身,恭謹風雅之姿,廣交豪傑英士,於文墨酬答間,為朝廷安撫和平息了多少暗湧,這樣的功業,唯有在當時的語境裡,身臨其境,我們才能體會到他之於康熙皇帝的功用。江南文人反清復明的志向,從顧炎武,到錢謙益,人人懷有一個復國夢。而這些前朝遺老們,都在康熙年間太平富足的歲月裡,安然老去,帶著各自的隱痛和遺憾,平安終老,歸於大地,托體同山阿。唯有詩文長留人間。

康熙皇帝南巡,每次路過南京,都會拜祭明孝陵,祭拜的儀式是皇家的最高規格。陵墓前中間那條道,是已故的帝王英靈所用的專道。左右兩邊,則是左御道,右王道。皇位繼承者來拜祭先祖,用左邊的走道,隨從祭拜的王公貴族們,用右邊的走道。那麼康熙皇帝拜祭明太祖,用的是左邊的御道,表明他是和明成祖朱棣以及後來的明室歷代皇帝一樣,是皇位的繼承者,受命於天。在陵墓前,三跪九叩,灑酒為祭,這一虔誠的舉動,在當時,是震撼了江東父老的,令天下歸心。康熙近臣王士禎,在他的《池北偶談》裡如是記載康熙帝祭孝陵:

康熙甲子冬,大駕幸金陵,親謁明太祖孝陵。上由甬道旁行,諭扈從諸臣皆於門外下馬。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詣寶城前行三獻禮;出,復由甬道旁行。賞賚守陵內監及陵戶人等有差。諭禁樵採,令督撫地方官嚴加巡察。父老從者數萬人,皆感泣。總督兩江兵部侍郎王新命刻石紀事。己巳春,南巡,再謁孝陵。古今未有之盛舉也。

如今的明陵,還能看到康熙皇帝為明洪武皇帝題寫的碑文:「治隆唐宋」,這碑石背後,是康熙皇帝御書的文章,寫了拜祭洪武皇帝的經過,題寫治隆唐宋,令江寧織造曹寅,將這題字製成匾,掛在大殿正中;又將這四個字刻在石碑上,「以垂永遠」,千秋萬代都看得見。

位於南京明代孝陵的「治隆唐宋」碑。(Shutterstock)

而曹寅給康熙皇帝的奏摺裡,數次報備修繕明皇陵的經過,明孝陵年代已久,有些地方落雨坍塌,他在奏摺裡將修繕工程進度,詳細報備。修個舊陵墓本不是小事,是康熙皇帝對前朝開國皇帝的一片真心,同時呢,也是本朝皇帝示範給天下人的風範,為大明太祖朱洪武修陵墓,那安撫的是天下漢人的心。

點閱【細說紅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李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