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創意經典:小熊維尼

瑪琳‧韋曼蓋勒 譯/林士棻

人氣 58

英國童書作家米恩從他送給兒子羅賓的玩具熊獲得靈感,一手創造出小熊維尼和無憂無慮的童真世界,風靡全世界無數讀者。維尼是玩具熊的名字,但是否真有其熊呢?答案是肯定的。現實生活中的維尼,是一隻來自加拿大安大略地區的母黑熊,牠在幼時被獵人捕抓,被帶到白河小鎮(White River)。當時有位名叫哈利‧柯本(Harry Colebourne)的軍人隨著部隊經過當地,看到這頭可憐的小熊,於是花了二十元把牠買下,並且依照自己家鄉溫尼伯(Winnipeg)替牠取名,簡稱維尼(Winnie)。維尼跟著主人的軍隊從加拿大飄洋過海來到英國,成了部隊的吉祥物。後來哈利要前往法國出任務,無法帶維尼同行,所以就將牠安置在倫敦動物園。一九一九年歲末,維尼正式被動物園收養,直到一九三四年滿二十歲去世為止。

在最遙遠的記憶所及和衣櫥深處,藏著每個人珍貴的童年回憶:可能是洋娃娃,是錫士兵,抑或填充玩偶。我們就在它們耳邊低聲傾吐恐懼,編織夢想。可是,某個偶然的奇想,卻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他自認受到童年玩伴的牽累,成為終生揮之不去的陰影。然而,這名字雖然為他個人帶來不幸悲傷,卻為廣大群眾帶來無窮歡樂。

艾倫‧亞歷山大‧米恩(Alan Alexander Milne)小時候在父親經營的學校唸書,他的老師就是日後成為知名科幻作家的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G. Wells)。米恩長大後進入劍橋大學攻讀數學,畢業後前往倫敦,追求寫作理想。但掌管智慧的繆斯女神總是可遇不可求,他苦思不得靈感,在自傳裡寫到:「靈感總是眷顧別人,卻遺落了我。我必須努力追求,牢牢把握。我沒有寫作手冊,也不知還有哪種心神的折磨,比得上我這種找不到靈感的錐心之苦。」

艾倫在倫敦結識了《笨趣雜誌》(Punch)的老闆,歐文‧席曼(Owen Seaman),他聘用艾倫並且在他的教女(goddaughter)桃樂絲(Dorothy De Selincourt)的舞會上介紹兩人認識。桃樂絲非常喜歡艾倫的笑話,對他一見傾心,兩人於一九一三年步入禮堂。第一次大戰期間,艾倫棄筆從戎,加入英軍。經過兩年夢魘歲月,他因染上戰壕熱而被送返家鄉。

一年後,艾倫夫婦的獨子出世。他們本來有意叫他比利,但考慮到這名字太不正式,於是為他取名克裡斯多福(Christopher)。克裡斯多福還在呀呀學語時,發音不清楚,常常把自己的姓「米恩」(Milne)說成「月亮」(Moon);也因此,他的小名就叫做月亮比利(Billie Moon)。比利週歲時,桃樂絲送他一隻在哈洛德(Harrod』s)百貨買的淺棕色泰迪熊當作生日禮物,它有兩呎高,製造商是阿爾發‧法尼爾公司(Alfa Farnell)。比利為它取名愛德華(Edward)。

克裡斯多福六歲時,米恩一家搬到東蘇塞克斯郡,鄰近亞士頓森林外圍的度假農場。艾倫從克裡斯多福每天的晚禱中得到靈感,他以「晚禱」為名寫出一系列獻給家人的詩作。桃樂絲看了之後非常喜歡,就自行投稿到紐約《浮華世界》雜誌。艾倫得知後一笑置之,對桃樂絲說如果有稿費,就全部歸她。結果證明,這份大禮所費不貲,因為很快地,讀者反應佳評如潮,意猶未竟。

受到這次成功經驗的鼓勵,艾倫開始著手創作更多兒童文學。其中「記得當時年紀小」(When We Were Young)推出後廣受喜愛,大大走紅。戰後,人們渴望心靈平靜,極力想以童話的純真無邪,撫慰戰亂帶來的恐懼。他的獻詞寫著:「獻給月亮比利。」

艾倫會唸他最欣賞的作家伍德豪斯(P. G. Wodehouse) 的作品給寶貝兒子聽,也帶他上倫敦動物園。有次他們看到動物園展出一隻來自加拿大,名叫「溫尼伯」(Winnipeg)的黑熊。克裡斯多福簡稱牠「維尼」,後來也把自己的玩偶小熊愛德華改名為維尼(他另外加了「普」(Pooh)這個字,是他給自家附近的天鵝所取的名字)。克裡斯多福非常喜歡小熊,央求爸爸把牠帶回家。艾倫最後答應了寶貝兒子的請求,只是和他期待的不一樣。

克裡斯多福從此有了更多填充玩偶:小豬、袋鼠媽媽、小袋鼠小荳、跳跳虎,以及驢子屹耳。為了討兒子歡心,艾倫編出一系列小熊維尼(Winnie-the-Pooh)的故事。他稱維尼「那隻沒啥腦袋的熊」,而故事主人翁當然就是克裡斯多福本人了;場景取材附近的亞士頓森林,亦即不朽的「嚮往的魔地」(Enchanted Place)。

有天晚上,艾倫說完故事之後,腦中突然蹦出一個點子:他可以把這些故事寫成童書。於是就寫出了《小熊維尼》(Winnie-the-Pooh),以及《小熊維尼和老灰驢的家》(The House at Pooh Corner)這兩本作品。艾倫以米恩(A.A. Milne)作為筆名,躋身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兒童作家之列。

很快地,知名度如狂風般席捲米恩家寧靜的鄉間小屋,引來攝影師爭相拍攝這對知名的父子,以及維尼小熊。其中一張克裡斯多福抱著心愛填充玩偶的經典畫面,至今還保存在倫敦美術館,對一隻「沒啥腦袋的熊」而言,也夠光榮了。
然而,《小熊維尼》卻引來幾位評論家的負評,著名女詩人桃樂西‧帕克(Dorothy Parker)是其中之一。她在《紐約客》雜誌以筆名「忠實讀者」經營個人專欄,她在評論《小熊維尼和老灰驢的家》前一年,已經先批評過另一本《我們現在六歲了》(Now We Are Six),即使她也承認,「任何人只要說米恩先生壞話,就會立即淪為十惡不赦的壞人,和放火燒育幼院一樣不可饒恕。」

《小熊維尼和老灰驢的家》對尖酸刻薄的評論家而言,是一壺甜過頭的蜂蜜。桃樂西最受不了維尼說他在歌詞中加入「踢踢碰」(tiddely pom),好讓歌曲「聽起來更甜美」。她說:「親愛的,《小熊維尼和老灰驢的家》讓『忠實讀者也不禁蹙眉 』的第一句話就是『甜美』這個字。」桃樂西跟米恩之間並沒有私人恩怨。她在評論《我們現在六歲了》提到:「A.A.米恩曾經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但就在米恩先生變成怪人之後,一切都結束了。現在我們已經分道揚鑣,不再是同路人。」令人難過的是,米恩和兒子之間,很快地也出現類似的疏離。

艾倫.米恩和兒子之間的嫌隙始於克裡斯多福升上中學之後。他在學校裡受盛名所累,成為同學欺侮的對象。他小時候曾經灌錄唱片,唱的歌曲正是那首《晚禱》。可怕的是,他的同學中竟然有人擁有這張唱片。當他聽到自己稚嫩的歌聲唱出「噓!誰敢竊竊私語!克裡斯多福‧羅賓正在做禱告」時,恨不得鑽進地洞躲起來。他在自傳裡寫到這段童年的恐懼:「我還清楚記得在史托唸書時,我坐在書房裡聽著同學一次又一次,無情地反覆播放那片當年紅極一時,現在卻有如受到詛咒的黑膠唱片,那是多麼巨大的折磨。最後,唱片播壞了,他們把這片垃圾拿給我。我一接手便把它撕碎,遠遠丟出窗外。」

他用拳頭作為自衛的武裝。他認為小熊維尼剝削了他的童年,害他成為大眾目光的焦點。他在自己的書「醉人之地」(The Enchanted Place)提到:「我以為,我父親今日的成就,幾乎都是踩在年幼的我的肩膀上得到的;他盜用我的名字,留給我的卻只是身為米恩之子的虛名。」

克裡斯多福和父母之間的嫌隙隨著他結婚更加惡化。他娶了表妹萊斯麗(Lesley de Selincourt)為妻,克裡多福的母親和萊斯麗的父親是兄妹,但感情不睦,已經長達三十年未曾交談。為了遠離童年家園和沈重的壓力,克裡斯多福婚後便移居達特茅斯。

克裡斯多福夫妻倆在達特茅斯經營「港灣」書店,彷彿是為了報復書本對他帶來傷害的反動。雖然他們熱愛這項工作,但還是有客人專程帶著迷戀維尼的小孩上門和克裡斯福‧羅賓本人握手,使他倍感沮喪。夫婦倆的獨生女克萊兒,一出生就罹患嚴重腦性麻痺。米恩的家園,早已不再是那座任何不幸都能用蜂蜜化解的百畝森林。

一九五二年十月,艾倫中風,從此癱瘓度過餘生。期間克裡斯多福鮮少回家探望,他對於父親「一輩子不肯敞開心胸」始終耿耿於懷。問題在於,即便米恩是為了追求成功才犧牲兒子,或是克裡斯多福自己誤會並藉此掩飾人生失意落魄,無論真相為何,事實都是人性最晦暗的主觀偏見作祟。

童書中的克裡斯多福,曾經央求他的摯友:「維尼,如果我……如果我不很……」他欲言又止地說:「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能體諒,對吧?」誠如就像維尼總能敞開心胸,體諒寬恕;到了最後,克裡斯多福或許也做得到才是。

【補充】

滾石合唱團(the Rolling Stone)的已故吉他手布萊恩‧瓊斯(Brian Jones)生前也住在米恩家所住的農場,並於一九六九年在當地離奇溺斃。

米恩和另一位經典兒童文學《小飛俠彼得潘》作者,詹姆斯‧巴利(James Barrie),是終生摯友。

在波蘭首都華沙(Warsaw)和匈牙利都各有一條街以「小熊維尼」命名。

小熊維尼的生日是一九二一年的八月二十一號。克裡斯多福在這一天收到泰迪熊布偶,作為他一歲的生日禮物。

克裡斯多福的填充玩偶目前收藏在紐約公眾圖書館,妥善保存於恆溫櫃中。
小熊維尼系列童書曾經是華德‧迪士尼(Walt Disney)女兒的最愛。迪士尼因而得到靈感,於一九六六年將小熊維尼搬上大銀幕。一九九三年,迪士尼公司宣佈小熊維尼是所有角色中,僅次米奇最受歡迎的人物。維尼同時也是搖錢樹,週邊商品每年為迪士尼帶來十億美元進帳。

摘自 《品牌創意經典》 山嶽文化 提供

相關新聞
飛行員救出被遺棄在機場的熊崽 建特殊友誼
甜蜜時刻!狗狗一動不動摟著小主人睡覺
歐洲盃足球賽開幕賽結果 德國大象成功預測
組圖:搞笑寵物攝影獎出爐 鑽貓洞的狗奪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