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學評鑑 台專家建議納學生委員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1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大學評鑑引發許多爭議與批評,對於評鑑委員的專業頗為質疑,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26日舉辦「高等教育評鑑論壇」,與會人士提出多項建議,包含應讓評鑑回歸市場機制,讓市場自行檢定學校辦學成效,以及仿效歐洲把學生的建議納入,指派學生委員到學校做評鑑等方式。

有專家建議,可以仿效歐洲把學生的建議納入,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劉維琪談到,歐洲甚至派學生委員到學校做評鑑,因為學生可塑性高,沒有先入為主意見,可以依照評鑑原訂的精神和方法去做,成效還不錯,可以作為台灣的參考。

針對現行大學評鑑弊病問題,教育部提到,大學評鑑仍有必要,5年內會先試辦學校自評,若試辦成效不錯,便擴大全面施行。

對於外界質疑,大學自評是大學「自己關起門來評自己」,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說,初步開放自評的34所大學,評鑑委員至少4/5以上要從校外聘請,並提出一套自我評鑑制度,經教育部審查通過後,才可辦理自評。

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永斌說,目前多數校長對於評鑑都不知道如何拿捏,教育部與其讓大學另起爐灶自辦評鑑,不如讓大學自行決定要不要接受評鑑,如果因為不做「健康檢查」就辦學不佳的學校,自然會被市場機制淘汰。

不過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回應,教育部在第二周期大學評鑑中,已將指標從46個簡化到29個。明年起教育部擬開放評鑑績效好的學校辦理自評,訂出符合辦學特色的評鑑指標。

評鑑揚棄單一指標

過去大學內部評鑑是跟著教育部評鑑在走,形成單一指標,學校的辦學特色跟發展方向自然受限。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委賀陳弘表示,未來將不再使用「單一指標化」的作法,他認為,學術界應更重視社群的服務,台灣比較缺乏「致用利民」的典範,因此往後會加入更多應用的部分。他舉例,大家批評的SCI,未來不只是論文而已,也要包括社會貢獻。◇

(責任編輯:尚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