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冠「咬」蘋果 大陸多地iPad下架

人氣 1

【大紀元2012年0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蘋果公司和深圳唯冠公司關於iPad商標的爭奪戰在中國繼續發酵。上海、深圳、江蘇、北京、河北等多地工商部門均已對蘋果公司侵權iPad展開調查,部份地區及商家對iPad進行下架處理。

唯冠科技在大陸全面「咬蘋果」

2011年12月,蘋果公司起訴唯冠科技(深圳)(以下簡稱深圳唯冠),向被告方索要iPad商標在中國內地的使用權,但被法院駁回訴訟請求。按照一審判定的結果,iPad商標權屬於深圳唯冠科技。

隨後,蘋果公司提起上訴,唯冠也開始在中國大陸全面對蘋果iPad產品展開行動。

據悉,深圳唯冠狀告深圳順電連鎖服務有限公司惠州分店銷售iPad產品侵權一案將於近日在惠州中院開庭;深圳唯冠起訴深圳國美的案子也正在等待判決結果。同時,深圳唯冠在上海等地對法院申請禁售有蘋果iPad商標產品也正在展開。

大陸媒體報導稱,全國多地工商部門與深圳唯冠方面聯繫,希望深圳唯冠提供iPad商標被侵權的證明,以對蘋果的侵權行為進行工商查處。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師謝湘輝也表示,已就蘋果侵權銷售iPad向全國多地工商部門投訴,一些地方已經採取行動進行查處。

上週,深圳唯冠向上海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內地銷售的蘋果iPad執行禁止令。同時,深圳唯冠也在尋求向海關提出申請禁止蘋果iPad產品進出口。深圳唯冠代理律師謝湘輝透露,一旦從法院拿到禁止令後,深圳唯冠方面將要求蘋果在中國大陸的各個渠道停售iPad產品。

蘋果遭查 大陸多地iPad下架

據瞭解,目前上海、深圳、石家莊、江蘇徐州等多地工商部門均已對蘋果公司侵權iPad展開調查。繼在石家莊被下架後,亞馬遜中國、蘇寧易購等多家國內B2C電商網站已將蘋果iPad系列產品下架。

不過,已經下架的京東商城、易迅網、噹噹網、庫巴的iPad都仍然顯示「現貨供應」。媒體報導稱,目前上海、北京等開設有蘋果官方直營店的地區的iPad也仍然銷售如常。

據《南方日報》報導,iPad在廣州目前銷售如常,廣州工商局商標處方面稱尚未收到深圳唯冠的任何投訴,因此將密切關注事件的進展。有關負責人稱,要下架涉嫌商標侵權的產品,前提是商標權受侵害方提出投訴,工商部門才能採取行動。

儘管目前蘋果上訴後還沒有判決結果,但深圳唯冠已向北京市西城工商分局投訴,該部門也已立案受理,對蘋果公司侵權iPad展開調查。據稱,北京市工商方面對蘋果開出的罰單高達2.4億元,但目前未進入執行程序。

大紀元記者發現,蘋果公司中國官網上依然有ipad產品銷售。記者致電蘋果公司,接線人員稱,蘋果官網上ipad銷售正常,目前商標官司還在進行中,即使將來有甚麼結果,也不會影響蘋果ipad的售後服務。

有觀點認為,目前該案二審還未正式判決,對於一個尚在訴訟的案件,行政機關用行政力量去要求iPad下架,未必符合法律精神。

不過,也有律師認為,中國大陸對知識版權的保護是司法與行政雙軌制的,商標權人可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開展調查。

經營iPad商家也受連累

《河北青年報》報導,石家莊新華區工商局經濟檢查大隊於2月8日接到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師函件,稱「蘋果公司iPad商標侵權」。在調查得知深圳唯冠出具的相關證明屬實後,2月9日,該經濟檢查大隊立即對轄區蘋果專營店及蘋果產品銷售門店開展了侵權產品查處行動,查扣蘋果iPad數十台,多家經營蘋果的門店面臨處罰。

經濟檢查大隊副隊長高煒表示,對涉嫌商標侵權的商品依法一律沒收,並處非法所得五倍以下罰款。

受部份地區iPad遭查扣影響,許多商場擔心iPad在銷售過程中惹來麻煩。大陸媒體報導,多地商家紛紛將iPad下架,但仍私下接受預約訂購。

揹負巨債的深深圳唯冠向蘋果索賠100億元人民幣

就商標侵權一案,目前蘋果公司已經向廣東省高院上訴,此案將於2月29日開庭。

北京律師黎雄兵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法院裁決蘋果敗訴,有幾種方式,一種是停止蘋果ipad產品的銷售,並且蘋果賠錢;如果蘋果要繼續使用,還得繼續付給深圳唯冠公司商標使用權,或者收購深圳唯冠公司。

另外,蘋果ipad還可以改名,但之前的使用侵權,也會遭深圳唯冠索賠使用費。由於深圳唯冠目前面臨巨額債務,而且債主是幾家大的銀行,這類糾紛也可能牽扯一些行政背景。

據深圳唯冠公告顯示,其對中國銀行等8家銀行的負債大約為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45億元。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唯冠還欠供貨商的錢、欠工人的工資,聽說深圳唯冠與蘋果公司的商標權爭奪案一審勝訴後,很多債主紛紛再次上門討債。

深圳唯冠方面曾經向蘋果提出100億元人民幣的索賠要求。根據中國大陸相關法規規定,對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第4季度到2011年第3季度,蘋果iPad系列平板電腦累計在中國大陸銷售了362萬台。按照均價每台3000元計算,已經遠遠超過了108億元人民幣。如果蘋果終審依然敗訴,工商局對蘋果的最高罰款可以超過300億元。

2011年蘋果在大中國區市場盈利高達820億元人民幣

資料顯示,2011年蘋果從大中華區、印度、東歐、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世界獲得的營收達220億美元,而2007年時這部份營收僅為14億美元。其中,去年蘋果在大中國區市場的營收達130億美元,約合820億元人民幣。

有分析稱。蘋果不會放棄ipad商標的使用權。

深圳唯冠與蘋果的商標戰歷史淵源

2001年至2004年,深圳唯冠的母公司――台灣唯冠分別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共計獲得8個「iPad」相關註冊商標專用權。2001年深圳唯冠在中國內地註冊了iPad商標的兩種類別。

2009年,唯冠國際在台灣的子公司——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深圳唯冠),以3.5萬英鎊向英國IP公司(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轉讓旗下的所有商標,包括「i-Pad」兩個商標。2010年2月,英國IP公司向蘋果公司轉讓了有關商標。

2010年4月,IP公司將iPad商標權轉讓給蘋果公司。同時,蘋果公司和IP公司向中國商標局申請大陸iPad商標的轉讓過戶,被中國商標局駁回。

2010年4月19日,深圳市中級法院受理了蘋果公司和IP公司起訴深圳唯冠的iPad商標糾紛案。蘋果公司和IP公司的訴訟請求主要為判令「iPad」商標專用權歸他們所有。

該案經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開庭審理,於2011年12月5日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蘋果公司不服深圳中院判決,於2012年1月5日向深圳中院提交了上訴狀,上訴至廣東省高級法院。

(責任編輯:徐亦揚)

相關新聞
爭iPad陸商標權  蘋果興訟
iPad商標大戰 蘋果在中國敗訴
蘋果和5家電子書商受歐盟反壟斷調查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去年11月以來新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