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體重過重者才會得糖尿病嗎?

莉娃.葛林柏格(Riva Greenberg)

人氣: 998
【字號】    
   標籤: tags:

真相:實際上,第二型糖尿病患中,約有 20% 的人體重沒有過重,而多數得到 第一型糖尿病的人也沒有這個問題。

很多人會直接把第二型糖尿病和體重過重聯想在一起,而說實在的,我們老是聽到人家說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因,又怎能不做此假設呢?

我們不常聽聞的事實是,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報告指出,在美國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肥胖者有糖尿病,而約有兩成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體重「正常」。

雖然體重過重確實會大大增加你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但仍有五分之一的案例與體重無關。第一型糖尿病病患在確診時更多半是體重「正常」或過輕者。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而非體重引發的胰島素不足症,而且,因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幾乎無法生成胰島素而將糖從血液運入細胞,他們便會排出過多的糖,也一併排出熱量。

身材苗條的人口(例如日本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也不低的事實,清楚說明了:未必只有體重過重者才可能得到這種疾病。

糖尿病專家一致認為,超重只是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之一,而其根本原因十分複雜,迄今仍無定論。

肥胖通常會引起胰島素阻抗,而一如我們在第一個迷思中所解釋,那會引起血糖升高而常導致糖尿病。

「然而,除了肥胖,胰島素阻抗還有其他許多成因。這一點我每天都從我治療的那些體型瘦削的亞洲人身上得到印證。另外,現在我們知道第二型糖尿病有多個遺傳標記(genetic marker),而非如我們先前以為,只有一、兩個。」

內分泌學家暨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糖尿病治療及教學主任艾爾‧赫希醫師(Irl Hirsch)說。

傑拉德‧伯恩斯坦醫師說,會不會得第二型糖尿病主要取決於你本身的基因類型,以及葡萄糖、脂肪代謝和胰島素功能之間在代謝方面的關係。他指出,這種令人困惑的代謝交互作用正是糖尿病尚未出現特效藥的主因。

然而,瀏覽過許多網路聊天室,以及糖尿病專家和病患的部落格,我才赫然發現這個迷思竟如此普遍。

許多人寫出自己明明不胖卻得了第二型糖尿病的迷惘,或者,如下面這位女病患的例子,對基因凌駕體重的大惑不解:

「是的!!!你不一定要體重過重才會得糖尿病!我被診斷出糖尿病時身高152 公分,體重 47 公斤。我的家族很多人有糖尿病,而且沒有一個人過重!」

替《男性健康》(Men’s Health)雜誌撰文的傑夫‧歐康納(Jeff O’Connell)高 198公分,體重 100 公斤,體脂肪 12%,腰圍僅 32 吋,他曾寫到當他發現自己患有前期糖尿病時,有多麼難以置信。但那時傑夫體型修長的祖父和父親也雙雙患有糖尿病。

另一種理論—瘦子可能胖在裡面

常言道:「瘦不見得代表健康。」這話現在似乎有證據了。倫敦帝國學院分子影像學教授吉米‧貝爾博士(Jimmy Bell)解釋,外表瘦不代表你身體裡不肥。

有些醫師相信我們的內臟脂肪(包住心臟、肝臟、胰臟等重要器官的脂肪)雖然肉眼看不到,卻和堆積在皮膚下面的皮下脂肪一樣危險。

而且,據說,光靠飲食控制體重,更容易讓脂肪堆積在內臟周圍,而多動則能讓脂肪遠離重要器官。

自一九九四年起,貝爾博士和他的團隊進行了近八百次的核磁共振造影,創造出「脂肪分布圖」顯示人們囤積脂肪之處。

數據顯示,靠節食而非運動保持體重的人更可能出現內臟脂肪大量囤積的情況—就算外表看來苗條。

多數肥胖專家一致認為,就一般人而言,體重正常但習慣久坐而身體不強健者,較早死亡的風險比常運動而健康的胖子還高。

節食或許能使你窈窕,但健康的飲食、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除了能瘦身,還能使你強壯、對疾病更具抵抗力。

資訊交流站

紐澤西哈肯薩克大學心臟科主任路易斯‧泰克霍茲博士(Louis Techholz)指出,即便是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index,BMI)正常的人,內臟脂肪也可能高得驚人。

事實上,貝爾博士及其同事檢測的對象中,有 45% 的女性和60% 的男性 BMI 正常但體內脂肪過高。

檢測及預防第2型糖尿病

無論你身材苗條或臃腫,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因子都一樣:家族病史、年齡增高、屬高風險種族,以及缺乏運動。

女性如果得過妊娠糖尿、有心血管疾病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糖尿病的風險又更高了。

不幸的是,許多醫護人員唯有在見到病患符合典型印象(如肥胖和不運動)時才會聯想到「糖尿病」,因而常忘了替體重正常者檢測是否患有前期糖尿病與糖尿病。

有數十位出現某些糖尿病典型症狀,而體重未高於標準的病患告訴我,他們一開始並未接受高血糖檢測。

如果你具備任何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因子,或者已出現症狀,諸如常感到口渴、半夜起床解尿、起床時頭痛、疲倦、血壓在140 / 90以上、反覆出現尿道感染或神經病變(手、腳或四肢因神經受損而出現灼燒或刺痛感),務必請醫師替你安排空腹血糖測試和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確定你的血糖是否升高了。@(待續)

摘編自 《50個糖尿病的救命真相》 臉譜出版社 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