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漢語是微博最佳語言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4月11日訊】近期,《經濟學人》雜誌刊文指出,世界各國語言通過微型博客短短140字的傳播力統計中,言簡意賅的漢語是微博傳播的最佳語言。

據《新京報》報導,文章指,在140個字符以內,一條七八十字的英語推特寫成漢語只有24個字。日語也較為簡潔。俳句愛好者可以盡情在微博中書寫17個音節的詩歌。韓語和阿拉伯語則稍微需要更多的空間。而阿拉伯語的書寫中哪怕忽略了元音,也往往需要更多的字數空間。

報導稱,去年開始,阿拉伯語的微博數量如雨後春筍般迅猛增加,這並非佔了其語言的優勢,而是和去年來的中東劇變有關。今天,阿拉伯語已經成為推特上第八大使用最多的語言,每天有二百萬個微博向外發出。

拉丁語系往往比較冗長,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是目前微博中,僅次於英語的最頻繁使用的歐洲語言,不過,在受限的微博語言中,人們也有辦法。比如巴西人常常用縮寫的方式代表「擁抱」、「親吻」等常用語言,西班牙語使用者則往往略去第一人稱。英語中,也常常有這種省略寫法。

微博推動新方言 無「關鍵人物」

美國聖路易斯大學教授凱文.斯堪奈爾發現,推特上共有多達500種語言,其中有一種,是澳大利亞的一種面臨滅絕的土著語言,目前全世界只有三個人講這種語言,這三個人中的一個,就不斷在用這種瀕危語言發微博,試圖挽救這種語言的命運。

在微博上,語言的演化甚至更快。去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在美國,不同區域的微博語言甚至發展出不同的「方言」,比如,當描述自己「酷」(cool)的時候,舊金山地區的人們會打「koo」,南加州的人們則會打「coo」。

有關微博謠言的最新研究,來自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的複雜系統和網絡實驗室。該研究機構最近在《物理學評論》上發表論文,對微博謠言的規律進行分析。有研究人員認為,在互聯網傳播中,一些關鍵人物至關重要。如同疾病傳播時,一些個體較之其他個體更容易傳播疾病,辨別這些易傳播的個體,就容易控制流行病。

在微博傳播中,也有一些「關鍵人物」,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市場營銷人員可以通過辨別這些關鍵人物來最大化營銷效果。而在此前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希臘、英國等示威活動中,有影響力人物的微博言論也對最終觸發集體行為起到了關鍵作用。

(責任編輯:李平)

相關新聞
瑞典計劃讓所有中小學教授漢語
漢語導遊缺乏 韓國欲簡化導遊考試
北京100億建英語城禁說漢語 民眾:有病
新BBC兒童節目教漢語普通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