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放貸風潮熱 萬億資金湧向珠三角

人氣 7

【大紀元2012年05月13日訊】珠江三角洲中小企業融資難,使得民間貸款公司有利可圖,在高利誘惑下,全民放貸風潮愈演愈烈,僅從粵東湧入深圳的資金估計就多達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絕大多數的民間放貸都沒有風險考量,資金鏈一旦斷裂,隨時血本無歸。

為跑贏通脹 百姓拿血汗錢放貸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深圳一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出一個驚人的數字:儘管當地合法註冊的民間擔保機構不到200家,但實際從事民間借貸的擔保或投資諮詢公司卻多達2千到3千家。後者是前者的10-15倍。而深圳活躍的民間借貸者,其中有8成來自潮州和汕頭,他們把大筆資金從粵東向珠三角搬移,從中賺取利差。以每家擔保公司資金5千萬元計算,從粵東湧入深圳的資金多達1.2萬億。

在潮州饒平縣新豐鎮,一個人口4萬人左右的偏遠小鎮,民間擔保和融資機構雲集。當地一個融資公司,集資數額便達4千萬,不到半月便盡數貸出,其中大部分輸往珠三角。有知情人士介紹,由於粵東年利率僅20%,較珠三角民間融資30%-40%便宜10%甚至一倍,許多在深圳開辦工廠的人,通過親戚朋友關係貸款,將粵東資金搬至珠三角用於公司的運轉,以彌補公司資金鏈的緊張。

而在粵東,擔保、拆借、親朋好友之間「標會」等各種類型的民間借貸到處都是,從雜貨店的老闆、目不識丁的農村老太太,到寫字樓的白領、企業老闆,只要手中有點錢,都想拿出去放貸。

報導說,許多普通老百姓把自己的血汗錢拿出來放貸,是因為「至少高過銀行利息,至少跑贏通脹(通貨膨脹)」,由於利息較銀行高很多,令不少農村老人也難抵誘惑,將畢生存款,甚至是「棺材本」孤注一擲。

對實體經濟失望 企業變身民間擔保機構

也有許多企業把資金投入民間擔保機構,是因為對實體經濟失望。由於勞工和原材料等成本不斷上升,珠三角製造業出現大量微利甚至零利潤企業,不少製造業企業寧可將富餘的資金成立融資擔保公司。

一名黃姓人士,2年前從港商手中買下小型出口燈具製造廠,本來以為有設計專利,工廠很有發展潛力。但是接手後逐漸發現,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不但人力成本上升,向銀行融資也很困難,於是只好改變方針,以錢賺錢。

另一名林先生指出,「民間貸款利率一般是1個月2.5%到3%,有些會更高一些」,一般只做短期貸款,對象也是熟悉的人,遠較製造業賺錢快。

民間放貸風行 集資騙局增加

不過,也有民眾把錢借給企業以後,企業因出口形勢不好或經營不善而虧損累累,最後負責人悄悄移民離開大陸,讓放貸者血本無歸。

民間借貸風行,集資騙局也隨之增加,而老人常成為不法之徒詐騙對象。2012年3月廣州維野納高爾夫運動服務有限公司於中山設立分公司,對當地老人宣揚正在開發花都山莊,並以每月2.5%的高息為誘餌,200多名老人中招,涉案現金近千萬元。

2011年7月,珠海籍女商人唐美群以個人出資及向其他人高息借款等方式募集資金5千多萬元出借給黃某。但黃某未能償還該筆借款,導致唐美群的資金鏈斷裂。為了填補缺口,唐美群虛構其公司需要資金周轉或其投資香港金融理財產品需大量資金等,以高額利息為誘餌,在短短不到兩年間,非法集資逾5億元巨款。

2011年3月 五洲石油廣州代表處業務員以在珠海修建「國際級養老基地」為名在廣州集資,聲稱保證年收益在23%至28%,投錢後就可按月或按季度領取利息。157名老人受騙,涉案金額達994.5萬元。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中國非法集資受騙者眾 加劇社會不安
騙超億元高利貸 廈門老闆舉家逃菲律賓
資金緊張  陸二三線城市開發商頻現跑路
江蘇兩老闆欠巨債「跑路」 金額或超吳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