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風情畫

人氣 40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宜蘭縣地理位置在台灣東北,西北以雪山山脈作屏障,南則有中央山脈,最大河川蘭陽溪,蘭陽溪北以宜蘭為中心、南以羅東為中心。東邊,龜蛇把海口。龜是龜山島-是宜蘭人的精神堡壘;蛇是指海岸線,長約101公里,沙岸岩岸兼具,鄰世界最大洋-太平洋。為畚箕地型,多山地或丘陵,平原約佔23%-即蘭陽平原。

蘭陽風光攝影比賽銀牌作品。(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宜蘭人淳樸古意,人口數約46萬人。大多為漳州人,「宜蘭腔」為語言上的一大特色;有兩個原住民部落,即南澳鄉及大同鄉,多為泰雅族。居民對於這塊土地有很強的認同感,以當「宜蘭人」為榮。

宜蘭青山伴綠水 許多全國第一

好山好水好人情的宜蘭,「綠」、「水」是它最常見的景觀特色,地下水蘊藏豐富,於是四處可見湧泉、湖泊、河川,以及冬山、礁溪兩大瀑布群。

宜蘭在很多方面都是台灣的領頭:如社區總體營造、各種文化節、環保意識、在地認同感、公共工程品質、水土保持等。這兩年連續贏得Yahoo奇摩舉辦的「台灣最宜人居的縣市票選」第一名。2011年更獲得國際宜居城市殊榮。

宜蘭縣有八鄉三鎮一市,其中羅東鎮是全台面積最小的鎮,卻擁有台灣最大的運動公園—羅東運動公園,面積約47公頃,及網路票選最友善的羅東夜市,礁溪在2012年也遴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

宜蘭也是全台灣溫泉最多的縣,著名的溫泉—礁溪、仁澤(又名鳩之澤)、員山溫泉等。更絕的是,它擁有全世界少有的優質冷泉—蘇澳冷泉及東澳冷泉,實在是一個養生的好地方。

還有全台最大的露營區,在宜蘭武荖坑風景區,佔地約19公頃;難得一見的雙連埤浮島,它真的是浮在水面的;福山植物園則是認識植物及生態的好地方;傳藝中心讓傳統藝術有個家;棲蘭原始檜木林最是國寶…。

宜蘭建築特色與經驗

完整的宜蘭傳統建築已不多見,在瓦房紅磚屋四周均有竹圍,只是前面的竹圍較低。竹圍有防風或禦敵的功能。屋子前有曬穀場,可用來曬東西或活動,建築大多是一條龍型態。因多颱風且很多是自地自建,所以建材較好,蓋的較好。近年來,因縣政府鼓勵興建宜蘭厝,故斜屋頂成了特色,這不但較適合宜蘭多雨的氣候,也很難再增建。

完整的宜蘭傳統建築 竹圍 紅磚 瓦房 曬穀場 現在已不多見。(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屋主在曬穀場上整理蒜頭。(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宜蘭的公共工程,在陳定南縣長時代,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因他常帶著榔頭去抽檢公共工程。如冬山河整治、羅東運動公園、宜蘭運動公園、宜蘭縣政府均是在他任內規劃興建的,而他所領導的政府團隊,更創下許許多多為人所樂道的「宜蘭經驗」。
羅東運動公園的虹明湖是親子最喜歡留連的地方。(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行駛在冬山河舊河道的鴨母船。(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羅東運動公園是親子的樂園 媽媽帶著孩子餵麻雀。(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宜蘭縣政府,位於蘭陽平原的中心位置,是日本象集團所設計,藝術親民,古色古香,沒有一點突兀,很舒服,能在這裡上班,著實是一大享受。日本象集團至今依然留在這兒為宜蘭品牌做把關。
宜蘭縣政府的典型建築 紅磚 十分藝術化。(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宜蘭的中小學,大多以綠籬取代生硬的水泥圍牆,是居民運動、散步的好地方。
2002年成立了兩所體制外公辦民營的學校:冬山鄉慈心華德福中小學與頭城鎮人文中小學,也吸引了不少理念型的家長進駐宜蘭。
宜蘭一般中小學校園用綠離取代生硬的水泥牆 此為育才國小的綠離。(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冬山國中的綠籬。(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宜蘭縣最可喜的是地方政府的政策得以延續。宜蘭縣政府與人民的關係較和諧,少有對立。縣政府對於有爭議的課題通常會先舉辦公共論壇,以凝聚共識做為決策參考,如先前生雞糞、瘦肉精、宜蘭厝的議題等。

宜蘭有三寶 好吃好玩在宜蘭

宜蘭小吃料好實在又好吃:米粉羹、花生捲冰淇淋、糟餅、糕渣、薄片牛舌餅、羊羹、養生奶。

農特產方面:宜蘭三寶:鴨賞、膽肝、金棗糕。金棗、蔥、蒜,銀柳品質及產量冠全台。

每年常態性的在武荖坑舉辦的綠色搏覽會及冬山河親水公園的國際童玩藝術節,因極具特色且年年翻新,均吸引大批的人潮。

這裡各鄉鎮皆有節慶活動如頭城搶孤、礁溪溫泉節及二龍競渡、歡樂宜蘭年、員山燈會、三星蔥蒜節、羅東藝穗節、蘇澳冷泉嘉年華、大同茶之鄉、南澳山之饗宴、冬山風箏節、壯圍哈密瓜節等,巧妙的將產業與文化作連結。

2006年雪山隧道通車後,縮短了宜蘭與大都會區的距離,帶來更便捷的交通與大量的遊客,但也衝擊了宜蘭這樸實的好地方。這詼諧有趣的宜蘭民謠「丟丟銅」是否能永遠傳唱下去呢?會不會也跟著變了調?這正是宜蘭人所最擔心的,真的是又想愛又怕受傷害!

(責任編輯:陳玟琦)

相關新聞
步道旅遊 體驗蘭陽山林風情 
吳燦興攝影展 「光影‧作對」蘭陽風情
蘭陽博物館開幕  營造多元風情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