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天安門屠殺冤情未雪申冤不停

人氣 7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貴遠編譯報導)軋偉林,73歲,5月25日在北京一個空曠的停車場上吊自殺,以此最後一次悼念他的兒子,就像他23年來用其他各種方式所做的。他的兒子於1989年6月3日晚上遭中國政府和人民解放軍的毒手身亡。23年的等待、23年的上訪和質詢,23年對伸張正義的追尋,老軋絕望了,以這種激烈的方式最後一次發出自己不平的聲音。

《華盛頓郵報》報導,在2004年軋和妻子的舉證錄像中,他顯得很傷心但很堅定。他們代表天安門屠殺受難學生的父母質問中共政府:「為什麼對人民群眾動用真槍實彈?……堂堂大國,泱泱大黨,殺了我兒子,連道歉都欠奉。」

天安門大屠殺以來,沒人理會傷心欲絕的遇難者父母們提出的問題,沒有任何人被追究責任;相反,軍事鎮壓後立即進行大規模逮捕和清洗,政府隨後殫精竭慮地致力於在民眾中重塑其執政合法性,統一該事件的官方口徑,信誓旦旦地承諾悲劇將不會重演。對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的士兵們成了「共和國衛士」。發起愛國運動,說什麼為了穩定與繁榮、遏制西方陰謀分裂和削弱中國,軍事鎮壓是必要的。

今天,天安門事件仍是一個忌諱的話題,偏離官方定論的說法在國內都被消音。官方所謂「反革命暴亂」的說法一成不變。流亡者想回國參加父母的葬禮都不被批准,研究該事件的學者去中國的簽證申請不予通過。

軋與妻子和天安門母親們在與遺忘進行著抗爭。天安門母親的代表人物是丁子霖,丁子霖17歲的兒子在大屠殺中遇難,儘管政府的鎮壓升級,她發起了「一位母親的運動」(天安門母親運動),收集遇難者的名字。這份名單包括如北京某大學的講師肖波,他被打死時恰逢27歲生日,留下一對孿生子,剛出生才70天。

丁的努力其實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她在1993年收集了16個名單,到2012年已發展到202個,但還遠遠談不上完成,真正的數字隱藏在23年的掩蓋、造假、壓制和壓抑中。

這份名單的排列沒有按字母順序,是按受害人信息揭載的日期排列。例如,丁說,當局要求肖波的妻子對丈夫的死保持沉默,否則就不讓她在校園內自己的房子裡住。這位年輕的母親覺著帶著孩子無家可歸沒有辦法,所以她只好隱姓埋名,直到丁在1993年找到她,她丈夫的名單編號是8號。

軋的兒子位於名單上的131號。這位年輕人叫軋愛國。名字體現著「愛國心」。1989年的學生示威者自稱「愛國民主運動」,這意味著他們無意推翻政府,他們秉承長久不衰的儒家傳統,幫助統治者改善治國之道。漢學家林培瑞說,八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普遍存在「憂患意識」或居安思危的心態,「他們致力於改善社會,無論他們成功與否,是中國知識分子最純潔高尚理想的勇敢展現。」遺憾的是,因為他為天安門事件發聲,林培瑞被禁止去中國大陸。

自從軋愛國和其他人被害的那個夜晚,愛國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儘管天安門事件時代的學生們強烈批評中共當局和力主政治改革,他們的後來者在愛國運動的影響下,傾向於把政權和民族混為一談,似乎捍衛北京政府就是捍衛中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一些海外中國學生」簽發了一封信,說「天安門母親」是有罪的,培養孩子成為美國走狗。

正在崛起的中國卻害怕這些「走狗」和他們去世的家庭成員,這發人深省、意味深長。墓地都安裝監控攝像頭,袁力的墓地附近就有,袁力在1989年被殺害時是一名研究生。袁的父親2011年去世時,一些天安門母親想參加葬禮卻不被批准。

屠殺所造成的恐懼,從哈維爾作品的翻譯者崔衛平教授講的故事可見一斑:一個家庭的長子被打死後,他的妹妹先後談過兩個男朋友,都是因為知道了她哥哥的事而導致分手。妹妹和母親一致決定,妹妹再談男朋友時,不再提及哥哥。現在她已婚,並有了一個女兒,而她的丈夫至今也不知道大舅哥遇害之事,或乾脆就不知道曾有這個人存在。

老軋是對冤案昭雪不抱希望了嗎?或是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走投無路,只有以死抗爭,提醒我們要記住真相呢?我們無法知道。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們知道,老軋不僅僅和一個家庭有關,這也涉及到我們,悲劇發生在過去但也涉及到現在。如果我們袖手旁觀,那麼我們作為人類和世界公民的尊嚴何在?

也許天安門母親所做的有助於提醒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政府命令其軍隊對本國人民開火的那一刻,它就失去了其執政合法性;當一個政權告訴它治下的人民,人的生命和權利、人類尊嚴和體面的可以為了所謂更高的目標,如民族自豪感和經濟發展而「犧牲」,這就意味著任何原則都可以因為要「致富」和「崛起」的理由而不被堅持,這種理念是天安門事件後中國主要社會和政治問題的根源。

軋偉林的死提醒我們,如果像天安門運動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它將不會像1989年那樣是出於信任和熱情,它將是憤怒、失望和不滿的綜合爆發。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天安門」六四大屠殺即將銀幕重現
六四天安門屠殺十七週年
天安門母親:查證逾2千人遭屠殺
英國名記者:我見證六四天安門大屠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