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德國商家十大變相漲價招數

人氣 10
標籤: , ,

【大紀元2012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清義德國報導)自2009年4月以來,德國製造商及超市可以自由決定商品的包裝規格。據德國標準化消委會和消費者組織聯合會(VZBV)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這項歐洲共同體為給消費者能有更多商品購買量選擇而開放產品包裝規格的規定,並沒給消費者帶來好處,卻導致部份商品價格變相上漲。

按理每項商品的包裝上都應看到每公斤或每升的基本價格,從而消費者很容易能比較產品不同包裝數量的價格。但該研究報告顯示,雖然超過90%的商家標示產品的基本價格,但部份使用錯誤的數量單位,部份則書面字體太小或價格和產品無法直接相聯。以個數為單位的產品,如尿布或紙帕的包裝,甚至因為沒有相應監管條例而沒有基本價格。

漢堡消費者協會(VZHH)多年來追蹤商家利用所謂商品包裝「瘦身技巧」蒙騙消費者的多種手段,現在公佈了最新的商家最廣泛使用的「瘦身技巧」列表。該列表尤其顯示了一個真相:商品的零售價格一直在上升,只是大多數消費者都不知情。

下面是商家們最流行的十大蒙騙消費者的招數:

1. 商品包裝量縮水招:商品的包裝似乎沒變,價格也不變,但商品包裝量卻減少了。

2. 多量便宜招:廣告大容量包裝商品,暗示價格優惠,但實際上價格卻增加了更多。

3. 冒假價格下調招:商品包裝量減少,出售價格也下調,但下調的比例卻沒有商品包裝量減少那麼多。

4. 不同經銷商「相同價格」招:同樣的產品在各零售商用同樣的價格出售,但產品包裝量卻不同。

5. 合併包裝招:一個非常流行的虛假招術,把單個包裝或多包商品合併包裝出售,價格看似很便宜,但合併包裝後商品總量卻減少了。

6. 分袋包裝招:產品以分袋包裝形式出售,價格與整袋包裝相同,但商品總量卻減少了。

7. 數字取代招:很多商家現在在包裝上不顯示容易比較的容量及重量單位,而採用只標識商品數目的方式。

8. 質量打折扣招:減少商品中成本較高原料的比例,出售價格不變,商家獲利卻在增加。

9. 耗量提高招:提高產品每次使用量的標識,以確保產品的需求量提高。

10. 全新招:更新的產品用新包裝並減少產品容量的方式提高價格。

(責任編輯:曹工)

相關新聞
德國人從沒這麼富過
德國民調:歐債最糟情況還沒來
德國白領午休新潮流:去舞廳跳舞
德國發展部長地毯入關沒交稅 檢察院調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