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张祐嘉 首名站上南极台研究生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思宇台北4日电)“南极,我来了!”中山大学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学位学程学生张祐嘉,带着20多公斤行李到南极进行“零下任务”,负责采集生物,同时也是台湾第1名站上南极的研究生。

白雪皑皑的南极,对很多人来说是冰雪一片,有好多可爱的企鹅在上面走动;在科学家眼中,南极除了是研究全球暖化很好的“对象”外,在冰天雪地能生存的生物,也是热门的研究主题。

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东华大学、正修科技大学以及中山大学组成“台湾南极科学考察团队”,和中国大陆合作,登陆南极,每年遴选1到2人进行“零下任务”,这种难得的机会,以往都是研究人员优先,去年底,考察团派2人去南极,其中1人是74年次的研究生张祐嘉。

张祐嘉3年前在海生馆接触到南极生物,就希望能够到南极去,没想到却意外成为台湾第1个登陆南极的本土学生。张祐嘉说,以前万万都没想过可以有机会到南极,南极感觉是只有在教科书上才能看到的地方。

去年12月初,张祐嘉从台湾飞日本,日本再飞美国达拉斯,达拉斯再飞到智利首都圣地牙哥,圣地牙哥再飞到智利最南端,再搭3小时空军运输机到达南极研究站。

南极研究要在夏天进行,张祐嘉在智利时还感觉到很热,逐渐接近南极,冷意开始出现,张祐嘉说,要下飞机感觉到冷,一下飞机,感觉是在“冻箱”里面,双手没有戴手套马上就冻僵,还看到很多企鹅、海豹跑来跑去,企鹅、海豹看到人类会觉得陌生会躲,但又会很好奇,想要过来看。

南极没有路,采集要靠双脚,吉普车能到的地方非常少,脚不小心踩到雪泞,就很难拔出来,因此研究工作都要3个人成队出发,避免危险。刚去第1周,张祐嘉经历震撼教育,他和另外2个伙伴,要跨过小峡谷,但他越走越远,自己和同伴都没发现,就这样落单了。

当时无线电对讲机在队友身上,张祐嘉说,举目所见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还好天气好,他沿着脚印走回研究站,如果当时起雾,就只能在当地等人来找了。

海洋研究在台湾可以潜水下去采样,但到了南极,当地海水温度只有摄氏0到4度,要使用橡皮艇底拖网采集底栖性生物,手如果伸到海水中,要很快抽出来,免得冻僵,因为即使戴手套,寒意还是会透进来。

在南极一待就是接近2个月,直到隔年1月中旬才离开。张祐嘉说,刚到时会很兴奋,到了一般人难以到达的地方,但时间久了以后,还是会想要回到文明生活的地方。

张祐嘉说,陆地上的草药可以分离出医药成分,海洋生物的萃取物也可以做医药来源,像是珊瑚或是海绵等海洋无脊椎动物,可以从中分离到可作为医药用的活性物质。

他说,硕士班时,发现对海洋生物萃取物很有兴趣,“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海生馆长王维贤说,要到南极去,除了要实力坚强外,也要身强体壮,才能应付南极的气候。虽然到南极的是以研究人员居多,但博士生如果是研究的料,也应该要有机会到南极采样,有助于日后研究生涯,今年年底也希望有博士生能到南极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