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六四23年 馬籲中共處理6.4遺留傷痛

馬英九書面未提「平反」 被指態度軟化 府方:籲中共處理六四傷痛 意即「平反」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6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總統馬英九在六四天安門事件23周年表示,「六四事件」留下的歷史傷口遲遲未能癒合,國際社會對中國大陸的人權印象始終停留在「六四」事件,如果大陸當局順勢而為,擴大政治參與、善待異議人士,推動民主改革,不僅能回應人民對改革的期待,也有助於大陸內部穩定。

馬總統的「六四論」一直受外界矚目,今年感言內容與往年相比,並無太大差異,但眼尖的媒體已察覺到少了「平反」兩個字,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解釋,感言中提及希望大陸「處理遺留傷痛、推動政治改革」,就是「平反」的內容與目的。

感言一文中指出,華人社會普遍認為,大陸目前已有更成熟的條件,走向更多元、開放的民主社會。處理「六四事件」遺留的傷痛,可以作為政治改革的第一步。這將有助於彌平歷史傷口,拉近大陸當局與人民的距離,改善國際形象。

立委:感言應落實到當事人的感受

總統對六四的感言如同其520就職致辭,立委段宜康用「行禮如儀,不痛不癢」來形容並不令人意外,他指出,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直接點出當初示威者是否仍被囚禁,是死是生?六四具體的死亡人數?要求大陸公布。

他說:「當初到天安門找同學的一去不回,多少天安門媽媽苦等,感言應該要落實到每個當事人的感受!」段宜康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時,要求陸委會及相關單位起立為六四默哀1分鐘。

馬總統也指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雙方共同繼承了先賢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諸如「子產不毀鄉校」、「天下為公」、「選賢與能」、「仁民愛物」、「民貴君輕」,這些隱含自由、民主、人權的進步觀念,值得大家重視與保存。

馬總統用東方古語解釋人權,段宜康認為,馬總統是怕使用西方的人權價值觀點會惹怒大陸當局,且善待異議人士是中國傳統的價值並不恰當。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解釋,「子產不毀鄉校」等,都是指尊重不同的聲音,段則認為賴解釋的「很辛苦」。

國民黨立委紀國棟也直言,總統六四感言「無關痛癢」,美國有世界警察之稱,對六四發表聲明也很正常,但除了美國外,世界各國很少對六四發表言論,他認為,台灣不宜過度顯示關懷,在兩岸互不承認主權的主張下,非常吊詭,太過強調,易落於一中的框架,分寸要拿捏。眼下台商投資保障協議,才是台灣務實及當下要做的事。

賴幸媛則表示,六四是人權議題,有必要表達台灣的態度。陸委會也依往例,在3日對外發文,強調大陸面對六四事實重新省思,正是中國展現政治體制改革決心的重要指標。大陸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出現許多經濟、社會的嚴峻挑戰和衝突,當局應嚴肅思考透過民主、和平的機制與方法,去處理制度面的問題。◇

(責任編輯:趙姿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