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天安門事件23週年 不公不義終須解決

人氣 4

【大紀元2012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一名1989年6月4日駐北京的外國記者投稿《經濟學人》雜誌說,當時中共解放軍在北京鎮壓抗議的學生,他們使用坦克和機關槍,現場許多人死亡。該記者說,他此後都住在北京,每年6月4日的時候,他跟多數其他外國記者一樣都要撰寫記念6.4的文章。

1996年,作者開始思考記念6.4的故事或許不再具有強制性。那時他訪談了一位北大的學生,該名學生說: 「我們還有其他的事情要擔心。我需要專注於我的課業,並思考7年後我將何去何從的問題,而不是7年前發生了甚麼事情。」

自從那時起,紀念或提到6.4的文章越來越少,越來越不頻繁了。1999年和2009年的十週年和二十週年這個題材還比較吸引人,但紀念的活動都只在香港舉行。當然,中國境內的維權人士也持續紀念6.4,其中尤以天安門母親們最為熱衷。

作者認為,令人驚訝的是,中共將1989年6.4事件從人民記憶中移出的政策竟然奏效了。他們壟斷媒體和文宣、恐嚇並逼迫那些挑戰官方此一立場的人們,中共當局讓這個6.4的故事褪色,其速度比想像的時程還快。作者坦言,「到目前為止,就我所知,我發現這個強迫性的健忘令人痛心。」

無論中共如何宣傳,6.4終究沒有完全消失。在今年第23週年的6.4紀念活動上,香港的守夜晚會仍舊吸引了數以千計的人群。

但在中國,紀念的規模就小太多了。6月4日之前幾天,中國的網絡速度變慢了,因為審查者和監督者已經介入。此外,中共警方不但在天安門出現,也在離天安門更遠的地方出現。作者3日(週日)從天津駕車回北京,就遇到了兩個警方檢查哨,4日(週一)還看到了警察不安地站在離天安門15公里遠的聚集群眾面前。

令人特別吃驚的是,中共官方近日還阻絕了民眾上網搜尋「上證指數」。6月4日當天,上證指數收盤下跌64.89點,恰與89年6月4日不謀而合。還有人說,當天開盤2346.98點,也是一個敏感的組合。

五月底,天安門母親們沉痛地發佈,他們的一個成員、73歲的老人軋偉林被發現自縊身亡。其次子軋愛國於89年6月3日晚在北京公主墳一帶被戒嚴的中共軍隊的子彈擊中頭部死亡,當時才22歲。天安門母親稱:「軋偉林用這種堅決的方式來抗議當局的粗暴。」

6月1日,1989年時任北京市長的陳希同指稱:這起抗議是一些海外支持的「黑手」反革命陰謀的結果,還說政府的反應是正確且無法避免的。

於1995年因涉貪被罷黜的他在香港新書發佈會上說,6.4是一個可避免且應該避免的悲劇。他同時承認,該事件處理不當。他堅稱,他當時宣讀的聲明是別人寫的,他沒得選擇只好宣讀。

陳現在證實:北京街上的動盪與權力迴廊的動盪綁在一起。他說,這些事件「起於高階的內鬥,導致一個沒有人想看到的悲劇。」

至於今天,他指稱中共高層仍對1989年的歷史認定有分歧。當然,他的這番陳述是極具私心且難以驗證的。即使如此,這類事件的重演也是當前中共高層的禁忌。今年稍後,中共將進行10年一度的權力交接,但隨著薄熙來的垮台,這場交接已醜態百出。

作者最後說,關於天安門事件的這段歷史,這似乎是中共領導們最不想處理的一件事。但如果陳希同所言可信的話,他們早晚必定解決這個分歧。陳預測,當局公布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內情「是早晚的問題」,「不公不義之事有朝一日將被重新討論與解決。」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美解禁文件指天安門事件曾屠殺學生民運人士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六四天安門事件」
天安門事件見證人 渥太華追憶20年前往事
2.天安門事件的最後一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