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夢境的名城 「元上都」獲選最新世界遺產

人氣 61

【大紀元2012年07月01日訊】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的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於當地時間6月29日晚間一致同意將內蒙古的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消息傳來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及元上都遺址所在地正藍旗歡聲一片。元上都是蒙元文化的發祥地,中國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融合點、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點;在莽莽草原上,見證著元世祖忽必烈金戈鐵馬,創立蒙元帝國的壯志豪情。

上都:元世祖忽必烈汗稱帝前的「龍興之地」

元上都,即開平,位於錫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藍旗,是成吉思汗之孫元世祖忽必烈稱帝前的「龍興之地」。忽必烈即位以前,于1256年,命劉秉忠建王府於開平,並於1260年在此即汗位,1263年下詔升開平為上都。1267年,忽必烈遷都中都(後改稱大都,即今北京),改上都為陪都,作避暑行宮,夏天在這裏處理政務。

元上都呈方形,分為外城、內城、宮城三重,其中宮城是整個建築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后妃們夏季避暑時的居住之地,風格以自然為主。內城和外城則是官吏們的居住地。此外,在都城附近還有一座面積很大的御花園, 古時有竹經樓臺,大理石宮殿,奇花異卉,原本還放養了一些麋鹿等動物,以供帝王遊獵。

至正十八年(1358年),累積百年之力陸續建成的上都宮殿,在戰火中化為灰燼,結束了上都作為元代陪都的歷史。現今留存的遺址包括宮城、皇城、外城在內的城址,以及城垣外的關廂和城市防洪渠。城址坐北朝南,邊長2,200米,面積約484公 頃。

元上都是元朝第一座有計劃建造的城市。它既具備漢族傳承城市的風貌,又帶有蒙古遊牧生活的特色,是元代都城中創建最早、歷史最久、格局獨特、保存完整的都城遺址,見證了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之間的碰撞及相互交融,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規劃設計史上擁有獨特的地位。

上都文化是元朝文化的集中體現

上都作為元王朝的夏都和蒙古大汗的發祥地有著舉足輕重的中心地位。與大都相比,上都「控引西北,東際遼海,南面而臨制天下,形勢尤重於大都」。上都距原蒙古汗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哈刺和林較近,是溝通南北東西的重要樞紐。對聯絡、控制擁有強大勢力的漠北蒙古宗親貴族,具有政治、軍事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上都在文化上同樣成為蒙古本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是融匯蒙古草原文化與漢族農耕文化、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集大成之地,是蒙元時期無可爭議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上都文化是元朝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蒙古文化高度發展,吸納多種文化的有益成分,達到歷史性的高度。作為元王朝的主流文化對社會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世界強國,也對世界的文化發展和人類的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

具有世界意義的元上都

歷史學者們說,元上都是世界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在此住過,並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描述過上都城的繁華富庶,這部書第一次把中國上都介紹給歐洲人,讓中世紀的歐洲人產生了對上都的羨慕。

1797年,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在閱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之後,在悠然神往中寫下了著名詩篇《忽必烈汗》,描繪上都為世外桃源。這座由宮殿、草原、森林、溪流構成的夢境中的上都,名字叫Xanadu。該詩發表後,隨即盛極一時,人們廣為相傳,並引起了歐美貴族雅士對上都的嚮往。歐洲的天文學家還用它命名土星的第六顆衛星。幾百年來,Xanadu這個名字已成為歐美人士用來形容神秘美麗的地方,亦有宛如仙境之意。

說元上都是世界的,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在13至14世紀時期,許多影響世界和中國的重大事件發生在上都,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登基。 4月,在上都設立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 「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域名稱,一直在中國沿用至今。 7月,忽必烈下令在上都發行紙幣,使金屬貨幣制度發生了重大變革。

因文化融合特點獲選世界遺產

「國際古跡遺址保護理事會」針對元上都所做的價值審定報告指出,元上都遺址的位置和環境顯示蒙古和漢族兩者在價值觀及生活方式上的共同影響。遺址展現了兩大民族結合的城市規劃模式。

同時,元上都遺址見證了元朝的征服者忽必烈汗的最高統治,這種統治包括對被征服者文化、政體的吸收和改變,也包括征服者保持和維繫原有文化傳統的決心和努力。

此外,元上都城是13世紀「佛道大辯論」的發生場所,這個事件促成了藏傳佛教在東北亞地區的傳播,形成亞洲新的宗教發展局面。

(責任編輯:王琦)

元上都城牆遺址。(網路截圖)
相關新聞
王雙寬《百位英雄榜》──忽必烈
叱吒風雲的忽必烈
雄才大略忽必烈
杭州西湖 德國櫸林 獲世界遺產稱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