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評論:給倫敦媒體新聞自由金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華盛頓郵報》社論版副編輯迪赫(Jackson Diehl)近日撰文《新聞自由金牌》,他在文中說,請注意,奧運比賽不是從週五開始的。裁判也不是來自法國或其它反英份子,而是英國政府的高官、國會議員,以及倫敦的媒體。

不管發生了甚麼事,英國都將展現其放蕩不羈的媒體與強而有力的民主,這跟2008年在獨裁場景演出的北京奧運將截然不同。

早在第一位選手抵達之前,好戲就開鑼了。2008年8月在北京的奧運交接儀式中,英國的媒體就開始攻擊倫敦奧委會了,當時《每日電訊報》就稱那是「一個英國的慘敗」,文章中將齊柏林飛船明星吉米•佩奇(Jimmy Page)的音樂表現比喻為「一個在鐵桶中頻道對不準的電晶體收音機」。

過去幾個星期以來,任何一位看過英國報紙的讀者都將確信:一個惡夢般的災難將延著泰晤士河展開。有人說,希思羅機場(Heathrow Airport)附近將會癱瘓。一個主要的高速公路也可能無法運作。安全將崩解。運動選手若不被倫敦的霧氣嗆到,也會被綿綿不絕的雨水淹沒。

到目前為止,上述的現象都沒有發生。上週,希思羅機場沿線異常地通暢,交通狀況仍能忍受,也沒有發生恐怖攻擊的浪潮。不過,其他的小災難倒是被偵測到了。一輛載著選手的巴士迷路了,開了4個小時才抵達奧運村。此外,當地的咖啡館缺水幾個小時。

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為此低聲請求媒體大發慈悲,他說:「讓我們不要稱它是一個潮濕多霧的奧運吧。」

現在,假設水災和恐怖攻擊等可怕的預測沒有發生,這次倫敦奧運的「喧囂」與2008年北京奧運的「和諧」恰成鮮明的對比。

當時,抵達北京奧運的國際記者發現,在中國看不到任何唱衰的報導,因為中共當局已嚴密審查網絡,阻絕網民拜訪BBC新聞網和國際特赦等類網站。記者找不到中國的異議人士進行訪問,因為早在京奧開幕的幾個月前,他們已被圍捕和拘禁,或被遣往遠離北京的地方。而海外的異議人士則被拒絕入境中國。

北京當年對國際奧委會承諾要設立三個政治抗議區,但卻拒絕給任何人進入,形同虛設。二名70多歲的婦女曾請求到那裡抗議,但她們卻被逐出家園,然後被判處勞教1年。諷刺的是,全球許多領袖當時還在讚揚中共將奧運開幕、閉幕儀式辦得有聲有色。

但人權觀察組織卻認為京奧「已被侵犯言論自由、結社權利和媒體自由所玷汙」。國際特赦組織則說,「(中共)當局為了給外界呈現『穩定』和『和諧』的假象,加大鎮壓了異議者的聲音。」

文章說,並非所有的不和諧都是起反作用的。拜新聞媒體大量報導和憤怒的國會聽證會所賜,英國政府已派出軍警來彌補倫敦奧運期間的民間維安人力不足。儘管英國的政治是一場艱難的運動,但卻比中共的「和諧」更有看頭。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組圖:倫敦東區自治市民眾遊行迎奧運
奧運最後倒計時 倫敦已經準備就緒
組圖:倫敦奧運主場館-奧林匹克體育場
組圖:倫敦奧運場館-水上運動中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