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楚材晉用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3346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聲子通使於晉,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⑴不如楚,其大夫⑵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⑶、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註釋】

(1)卿:職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
(2)大夫:職官名。歷代沿用,多系中央要職和顧問。
(3) 杞梓:杞,音同「起」,梓,音同「紫」,杞、梓皆為良木,比喻有用的人材。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蔡人公孫歸生(聲子)出使晉國,回國途中去了楚國。楚令尹子木接見他,詢問他有關晉國人材任用的問題。

子木問公孫歸生(聲子):晉國和楚國的大夫誰較賢能?公孫歸生回答說:「晉國之卿雖然不如楚國的賢能,但是晉國的大夫至少都是可以任命為卿的人才,然而這些人才如:析公、雍子、子靈、賁皇等人,都是從楚國去的。就像楚出產的杞木、梓木、皮革,被運往晉國使用一樣。楚國雖然有很多人才卻不知運用,最後卻為晉國所任用。」

後來「楚材晉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才外流。

--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海南道人惠英,字穎孺,出生十二日母親就去世,七歲出家為小沙彌,二十歲跟隨我學習。我在各道場所講述的佛理精要,從來不曾想過要把這些言論收集記錄,彙編成書。
  • “從善如流”指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自然。
  • 此典故形容人風儀高雅,為人稱羨、效仿;也用以詠外出遊賞。
  • 故事源自《戰國策﹒齊策四》,曰:“黜願得歸,晚食為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 「騎鶴揚州」比喻人的貪心。
  • 「去日苦多」感歎時光流逝。 (出自《三國演義》)
  • 嘗一臠(1)肉,知一鑊(2)之味;懸(3)羽與炭,而知燥濕之氣: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4);睹(5)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6):以近論遠。(《淮南子·說山》)
  • 東施效顰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天運》。
  • 你知道 「久濟亡功,一渴成怨」這個成語故事的由來嗎?相傳其典故源自宋朝許斐的《責井文》。
  • 丹麥語God dag mand økseskaft(你好,斧頭柄)的意思是答非所問,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