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高桅帆船節慶美國236歲

「憲法號」曾在1812年美英戰爭中顯神跡 被暱稱「老鐵甲」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麗波士頓報導)天佑美國﹗軍民同樂﹗波士頓為慶祝美國建國236週年、1812年戰爭200週年紀念,及慶祝受此戰鼓舞而誕生的美國國歌《星條旗》,特地從世界各國海軍請來14艘高桅帆船(tall ships)及戰艦參加波士頓的高桅帆船節及一年一度的港口節。此次帆船節從6月28日到7月5日,歷時一週,吸引了大量本地和外地趕來參觀的遊客。參展的外國船隻來自挪威、丹麥、印尼、加拿大、巴西、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等國。波士頓一般約十年舉辦一次高桅帆船節,前兩次分別是2000年和2009年。此次又舉辦是特地為慶祝1812年的英美戰爭。與前兩次高桅帆船節有所不同的是,這次舉辦方只邀請各國海軍的戰船參展,並未邀請私人的豪華遊船;各艘參展軍船也著重向民眾介紹本國海軍歷史及現狀。

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宣言,美利堅共和國誕生了。1794年,基於美國商船在境外不斷受到騷擾及扣押,美國國父華盛頓總統簽署了國會議案,撥款在美國本土建立美國海軍最初的六艘木製砲船。1796年,在華盛頓總統的努力下,其中三艘得以峻工——巴爾的摩的「星盟號(Constellation)」、費城的「美國號(United States)」,和波士頓的「憲法號(Constitution)」。1797年10月27日,憲法號從波士頓港口正式啟航,擔負起保衛美國海疆和保護境外美國商船的重任。

[[2]]

海軍儀仗隊的表演。(攝影﹕劉景麗/大紀元)

19世紀初,美國海軍已有一些作戰經驗,並以怒髮衝冠、破釜沉舟之勢為自己的商船在海外贏得了尊重與安全。但此時襁褓中的美國還是內憂外患不斷。尤其是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在不得已給美國自主權之後,始終處處羞辱刁難美國。不僅挑動印地安人跟當地美國白人為敵,更不斷騷擾美國海外貿易和商船。1812年,美國終於忍無可忍,趁英法戰爭已連綿14年之機,對英國宣布戰爭,就是俗稱的「第二次獨立戰爭」。開戰之後,美國「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也衝垂涎已久的加拿大動粗,欲將其兼併。戰爭持續約兩年半,參戰方不分上下,各有傷亡。最後以美英締結和平條約,互相歸還占領土地為終。「不打不相識」,這次戰爭結束了美英之間的惡劣關係,奠定了至今200年來美加英三國的互相尊重及和平共處。對美國來講,此次戰爭既攘外又安內,更為躋身國際舞台鋪好了道路。

[[6]]

挪威Thor Heyerdahl號(左)和丹麥的Esbern Snare號。(攝影﹕劉景麗/大紀元)

1812年6月18日,在美國國會宣布對英開戰的當天,憲法號即被派往海上戰場。在第一次與英國皇家海軍一艘戰艦交火過程中,英艦發射的一個砲彈擊中憲法號船側後卻被彈了出去。親眼目睹此景的一名美國海兵幾乎以為看到神跡,驚呼「船側有如鐵甲!」從那以後﹐憲法號便有了一個暱稱—「老鐵甲(Old Ironsides)」。「老鐵甲」在此後的戰役中士氣大增,屢戰屢勝,很快在美國民眾中名聲大噪。1815年戰爭結束後,憲法號卸甲歸港。在早期為美國海軍服役的二十年中,憲法號為襁褓中的美國保駕護航,功不可沒,成為美國早期最著名的戰艦。美國人民從來沒有忘記過「老鐵甲」,把她當作國寶。至今美國人一提到她還肅然起敬,甚至熱淚盈眶。經過多次翻新重建後,如今她停泊在自己的出生地—波士頓查爾斯鎮(Charlestown)海軍軍港,接受著每年一百萬人的景仰和拜訪。這位200多歲的老戰艦,也是此次波士頓高船節的主角。

從新英格蘭水族館旁邊的長碼頭(Long Wharf),坐輪渡大約15分鐘就來到了查爾斯鎮海軍軍港。這裡停泊著來自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的幾艘戰船。每個戰船上都掛著各色彩旗,配著盛夏的藍天白雲,隨著時有時無的海風,把海港裝點的華麗而又不失莊嚴。船上帥氣的海兵們都穿著筆挺的軍裝,很開心的執行著這一親善大使的美差,耐心的向遊客介紹著自己軍船的情況及執行的任務。

這些船艦中要數老前輩憲法號的待遇最為特殊。美國民眾不忍心看其退休,便「返聘」她每年於國慶日揚帆啟航,移駕到查爾斯河向人們展示其風采。所以她還是現役軍艦,海軍要求民眾登船前須出示身份證明。

[[2]]

憲法號博物館。(攝影﹕劉景麗/大紀元)

憲法號全長204英尺,主桅杆有220英尺高,船帆面積有42,710平方英尺。船體的橡子木來自南部的喬治亞州和南卡羅萊州,甲板和桅杆的松木來自緬因州,造船用的鐵來自新澤西州,是地地道道的「美國製造」。船體主體是黑色,而以白色裝飾,不怒而自威。船上的好多東西由於年代久遠,都是後來仿造的,比如初始的44門大砲不知所蹤,現在擺設的是後來按照模型仿造的。憲法號有美國海軍指定團隊負責維護工作,在軍港還有專門的憲法號博物館,存放著1812年海戰的相關物件和歷史供人參觀。

美國海岸護衛隊「雄鷹號」停泊在憲法號的旁邊﹐在1936年由德國漢堡的伯姆和富斯造船廠(the Blohm and Voss Shipyard)所建,是當時二戰前德國海軍為培養海軍的航海經驗而建的三艘實習戰艦之一。二戰後作為美國的戰利品來到美國,現居康州的新倫敦軍港,為該地的美國海岸護衛隊軍校的實習船隻。該船全長295英尺, 船身最高有147英尺,船帆面積有22,227平方英尺,亦可以用燃油驅動。船上的船員即是該軍校的學生。他們高大英俊,彬彬有禮,一身白色戎裝卻不失儒雅。他們對遊人解釋說,雖然現在的船艦都非常現代化,航海的第一手經驗還是要在這種老式的帆船上實習而獲得。下午時間,「雄鷹號」的大廚正在給船員們準備晚餐,甲板上不時飄過一陣陣飯香。據說當天吃的是意大利麵﹐看樣子該校的伙食還不錯。該船甲板上還有中國製造的軍校紀念品出售。

[[3]]

憲法號船員的「床」。(攝影﹕劉景麗/大紀元)

在查爾斯軍港的常泊的還有另外兩艘船艦:一艘是停在乾碼頭裡的Cassin Young﹐建於二戰期間,現在作為歷史的見證供人參觀。另外一艘就是美國海岸護衛隊的Juniper號。該船以麻州為基地,通常負責美國近海大大小小的事宜—從執法到營救、破冰、維護海上浮標。曾經參加過2001年911之後的紐約海域反恐防護工作,及2010年美國南部海域漏油事件後的海上石油清理工作。船上船員與當地居民關係融洽,談吐隨和,甚至有麻州居民問及他們的工作以至薪水情況。當被問及他們是否會從船上釣魚燒烤時,他們笑著回答,說他們大多數會坐在直徑3米多的大浮標上釣新鮮的海魚吃,所以生活還是非常美好的。

美國Juniper號甲板上準備放到海域裡的浮標。(攝影﹕劉景麗/大紀元)

在高船節期間來串門的還有加拿大的兩艘戰艦—Goose Bay號和Moncton號。加拿大海兵跟美國海兵關係融洽,在此來訪期間經常會相約去波士頓市區遊覽。遠道而來的挪威Thor Heyerdahl號,和丹麥的Esbern Snare號,約略顯現出做客的拘謹。Thor Heyerdahl號剛剛於去年1月建成,是挪威皇家艦隊中最年輕的成員。挪威有服兵役的傳統,艦上很多是高中剛剛畢業的學生。年輕的面孔配著年輕的戰艦,倒也相得益彰。

此次前來參加高船節,還有停泊在另外漁港碼頭(Fish Pier) ,厄瓜多爾的 Bay Guayas號,巴西的Cisne Branco號,哥倫比亞的Gloria號,和印尼的Dewarcuci號。◇

相關新聞
組圖:2008佈雷斯特國際帆船節
卑詩省列治文市2011年恢復舉辦高桅帆船節
組圖:2010年阿姆斯特丹帆船節隆重開幕
多倫多加勒比海帆船節園遊會週日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