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羽毛球醜聞–追金牌帶來的恥辱

人氣 20

【大紀元2012年08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奧運會羽毛球消極比賽醜聞導致八名球員被除名,包括兩名雙打冠軍於洋和王小理,這掀起了各方熱烈的爭論,是否這個國家對金牌和榮耀的追求踐踏了體育精神?當中國正在滿懷著成為國際運動強國的自豪的時候,取消資格相當於這個國家的恥辱。許多人質問,是否勝利至上的思想助長了一切為了金牌的心態。

金牌策略的犧牲品

《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球員被除名成為微博上最熱門的話題,觀點各異。一些人指責小組循環賽的比賽規則不合理。一些人捍衛於洋和王小理的聰明戰術。但是許多人說,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中國癡迷於奧運獎牌榜,特別是對金牌的渴望高於一切。

於洋和王小理說,她們是為稍後更加重要的賽事保存體力。但是多數球迷似乎相信,她們是不願意在淘汰賽中面臨另外一對中國球員,以增加進入決賽的機率。

「他們是金牌策略的犧牲品。」一名微博網友說。他指責中國教練推動球員,把贏得獎牌看得高於贏得比賽。

另外一個微博網友說,「他們選擇逃避他們的隊友,來增加中國獲勝機會。現在他們不得不承受後果。」

於洋是衛冕冠軍,在醜聞之後似乎打算結束羽壇生涯。於洋週三在騰訊微博上留言說,「這是我最後的比賽。再見國際羽聯。再見我親愛的羽毛球。」

「這個事件給整個中國體育界發出一個警告,」共產黨喉舌人民日報下屬的環球時報說,「在小心翼翼部署他們的獲勝策略的時候,他們決不能忘記,中國人民也在乎這個獎牌是怎麼贏得的。」

一名微博網友說,「金牌跟國家實力無關,跟人民日常生活無關,跟人民健康無關。」

「當一個國家仍然不能照顧老弱病殘的時候,即使再多的金牌也無法證明你不再是東亞病夫。」

中國隊類似「醜聞」曝光

媒體對這個醜聞的報導也喚起最近其他中國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上試圖利用規則的事情。比如,在2002年,中國女子排球隊在世界錦標賽預賽當中故意輸給韓國和希臘,以求得在淘汰賽中遇到比較弱的對手,後來他們被迫道歉。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羽毛球也飽受爭議。兩名中國單打球員,龔智超和葉釗穎在半決賽當中相遇。他們的主教練李永波,後來在CCTV上承認,他指示葉釗穎輸球給龔智超,因為他認為龔在決賽當中將是更強勁的球員。

葉釗穎的確輸給了龔,龔在決賽當中打敗丹麥對手贏得了金牌。但是她的勝利被假球真相的洩漏玷污。

「中國對於獎牌的態度在轉變。就像在倫敦奧運會上看到的那樣。」環球時報社論說。「公眾呼籲更多的關注銀牌和銅牌獲得者。」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假球事件 印方抱怨中國隊常如此未被懲罰
葉詩文3天2金一飛沖天 陸媒曝背後玄機
奧運觀光客不如預期 店家抱怨
世界緊盯中國 16嵗葉詩文的金牌之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