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仁:中國經濟何去何從

張真仁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05日訊】 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已經很明顯地降溫下來。不出意料地,我們聽到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大轉向:從緊縮到寬鬆。有些政策是可以理解也合理的:調降利率、減低存款和貸款的利差、鼓勵民眾消費;有些政策則無疑是飲鷏止渴。舉個例子來說明:據說長沙巿計劃投資一仟三佰億美金來從事各項工程建設來刺激經濟!這個計劃不要說根本就是太離譜,光是從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口頭講出這個數字,心理有數的明眼人,心頭一涼,腦袋一醒,就知道中國政府還是一個落後的政府。

大家還記得大躍進嗎?盲目追求鋼鐵工業產量的增加,而導致資源分配的嚴重失衡,農業生產崩潰,三仟萬人餓死。當然現今中國政府不再是50、60年代那個九流的政府,但客觀分析,還是一個七流的政府。有人可能會說:中國過去三十年在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經濟成長突飛猛進,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怎麼會是個七流的政權呢?

原因如下。中國從70年代後期的文革共產夢魘醒來,改革開放,走向巿場經濟。基本上,任何一個阿Q,只要他照著西方經濟學教科書(非馬克思主義)的原則來進行改革,都可以成就「英明」共產黨所成就的。也就是說,經濟成長的成果,跟共產黨政府領導無關,反而是愈少共產中央計劃原素,經濟成長表現愈好。

所以過去三十年的經濟成長讓中國政府與中國人誤以為是政府領導有方,沒有共產黨政府的領導,中國經濟就會崩潰。現實是剛好顛倒,中國政府目前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將愈來愈無法應付不斷發展的龐大複雜,貪污,混亂的巿場、國營,中央、地方經濟。維持現有的體制,反而會讓中國經濟崩潰的機率和程度增加,長沙巿的計劃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高度經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經濟成長的減緩隨著都巿化和工業化的減緩是很自然的。過去靠著出口貿易來拉動經濟成長也到達一個極限了。2008 年的金融風暴其實就是一個訊息:當歐美經濟發生問題,竟對中國造成如此大的衝擊。中國政府那時所用的刺激方案,表面起到了扭轉乾坤的效果。其實只是用一個扭曲的政策來掩蓋既有的問題。中國經濟根本的問題在於,過度集中投資,壓抑消費,與過度依賴出口。而這種經濟扭曲因為政治的集權而無法做適當的調整。

有人說:中國政府必須維持中國經濟高度經濟成長,否則會有社會政治動亂。那麼到底動亂的根源來自何處呢?讓筆者打個比方,有一個家庭,父母不關愛小孩,小孩吵著要到家外透透氣,玩一玩。頑固的父母又不肯讓小孩離開家門,後來想到一個辦法,每天給小孩糖吃。小孩天天吃糖,也就忘了自己在家中的不愉快,想要出門的慾望。但是小孩最後成了一個患有糖尿病的小胖子。這是一個正常的家庭嗎?

中國過去堅信馬克思主義,現在則是盲從凱因斯主義:認為政府總有辦法透過宏觀調控來穩定經濟成長。在西方自由世界,學術界、企業民間機構,與政府部門永遠都會就各種經濟政策不斷進行討論、辯論,競爭和檢討,所以 最後終會凝聚出一個對大多數人最好的政策。儘管在過程中會消耗一些時間。中國則不同,13億人的福祉掌握在九個共產黨員手中(過去是掌握在一個),外人實在很難理解,有智慧的一流的中國人,還要讓這樣七流的政府制度持續下去多久?

相關新聞
美媒:科技取勝 製造業未來在美國而非中國
溫州規模工企六成減產停產 農民工睡街頭(組圖)
台資金外流嚴重 專家:經濟中國化高風險
人大教授:權勢集團劫持中國  200個家族控制200行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