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用落差 台企業學校各負一半責任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高教資源長期遠高於技職教育,但培養一個技職學生成本卻很高,導致許多技職院校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的惡性循環之中;而隨著科技進步,一般企業會不斷更新設備,一旦學校設備跟不上業界的先進,老師所學跟業界脫勾,便無法快速學到新的技術,對於目前學用落差的狀況,樹德科技大學校長朱元祥提到,企業、學校各要負一半職責去改善。

業界若想找到適合人才,不如有計畫的培養,因為通常大一上的課,所學的技術,到大四畢業前可能就落伍了,除非能隨時與業界的最新設備連結,否則這種落差永遠都會存在。

朱元祥提到,中小企業大多都不太願意培訓,只希望學生畢業後進到職場,3個月後就可以很好用,但卻忽略學生需要把學校所學,花點時間做整合,因為業界用的東西屬綜合性,職場新鮮人需有經過職場歷練,來實踐所學。

除此之外,學校老師要不斷保持與業界的聯繫,若跟業界有距離,教學勢必跟不上業界;他呼籲業界應該要有認知,沒有一所學校的學生一出社會,會完全沒有落差,業界也有責任縮短這種落差。

面臨招生壓力 技職恐被犧牲

另外,技職教育經費比一般公立大學少的問題,中洲技術學院電機工程系主任呂俊鋒指出,學生每人分配到的經費自然被限縮,但技職需要投資的實習設備、工廠、材料等支出,每筆開支都是沉重的負擔。

他憂心,要培養一個高中生很容易,只要好的教科書就可以,但是技職生需要實習設備、工廠、材料,相對來說成本就比較高。

如果學校面臨到招生壓力,對有設綜合高中的技職來說,寧可選擇好招生又省材料設備的高中生,而會把技職科系關掉,當高職對學校形成負擔,學校為了生存,就會選擇犧牲成本高的技術類的科系。◇

(責任編輯:韻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