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農資未來藍圖 蔬果工廠生產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9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錫暉台灣台北報導)「蔬菜跟水果將在工廠中生產,置於一個個透明器皿,滴上幾滴培養液後……開始量產。」台灣農業資訊科技發展協會祕書長黃振中表示,未來的作物不見得一定得種在土壤中。在國外,某些餐廳就在地下室養些蔬果,並配合溫度、溼度監控,如同小型溫室一般。

利用資訊科技提升農產效能,並作產銷履歷重視食品安全。像是台灣某養豬業者,將豬隻每日所食飼料、疫病施打藥物、來源、最後配送某屠場……甚至包裝的每塊豬肉,都能依其履歷,溯其源頭,作好食品安全控管,而農產履歷亦同於此。

黃振中提到:「農業算是傳統的黃昏型產業了,我們希望結合資訊,拉它一把,把它帶起來。」於農訓協會的天母會議中心,為期4天共21場次的農資技術研究交流,計24國參與,百餘篇的研究報告,讓傳統與科技結合,見證農產發展新亮點。

而農資結合,也能用這種方式作連結。叡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專案經理鄭榮家表示:「雖沒有直接加強、幫助農產品生產,但我們提供資訊平台,讓專家的研究報告,給大家參照、改進。我們做的是農業知識的集大成。」

農委會約有2~3千位農業專家,加上匯聚各地學者心血的研究報告,讓網站蘊藏的知識更加豐富。◇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